“经济增长有无止境?”是个已争议好几百年的课题。早期的经济学者认为,增长迟早会触顶停滞。其结果将是,普罗大众收入无增长,固定的资源已被富人垄断,贫富差距不均恶化,拥有垄断资本(如土地)者,会更占优势。
只是,现代或当代的经济学家中,则有不少认为,人的智能是无限的,只要有需要,就能创造出所需的产品与服务,实无必要担心停滞。
大体上,这类经济学家,也是价格决定论者,也就是,决定性因素,在于价格的高低,如若石油价格够高,其代替品就会加速涌现,若太低,就会持续满足于低价或可容忍的价格水平,而难有突破性创新。同理,高价格也可抑制对某类产品的需求,如汽车。
另有一派创造性破坏论(Creative Destruction)认为,增长的快慢,取决于创新,制度的、过程的、市场的、资源的,或科技的创新;只要有足够的创新,增长就会持续;若否,就会陷入停滞,而创新的有否,则取决于创业家精神;若创业家失去创业精神,安于现状,增长也会随之停顿;因此,不断的推陈出新,破旧迎新,是持续增长的不二法门。
“印钞救市”后果严重
当代主流经济学家的主流看法是,一切取决于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也就是,有购买力、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只要有消费(需求),就会有投资,有投资,就会有就业机会,而人们有业可就,就有收入,进而维系了消费,使经济持续有效运作。这个手法,也是使福利国成为可能的秘诀。
这种有效需求派的一个支派,更进一步主张,要维持可持续的有效需求,就得使收入与财富分配相对(而非绝对)平均,这样,普罗大众才享有足够广泛的购买力;若否,当普罗大众失去购买力时,消费与需求就会下落,进而钝化了投资与就业。其结果,就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消费不振→投资递减→失业递升→消费进一步恶化。据此,当消费不振时,政府出面花钱,大搞投资、创造就业,以免经济陷入“滞国,贫天下”的困境,会进而引发社会动乱,也危及政权。
当然,政府能够出手大搞这些宏观调控,也与当代纸币经济(Paper Money Economy)的常规化有关。
反正也不必有对应的抵押品,中央银行便可“印钞救市”。这样便利的方法,不用白不用。对人民来说,不必加税便可持续享有增长,自也乐观其成。
问题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长此以往,不是引发恶性通膨,就是债留子孙。当前,许多国家便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可谓自食恶果。
印钞救市或印钞刺激增长的另一个可能恶果是,由于过多流动性(贬值的钱钞泛滥),有钱人就会因利率太低,而大搞投机活动,炒股票、炒房地产、炒大宗商品或什么的;结果是,一方面是产业调整、升级失败,另一方面则是搞得民不聊生。不少新兴国,如大马,便陷入这个流动性过多,与产业升级失败的困境中。有钱人只想以钱生钱,追求快速致富;没钱者则沦为新贫,薪资赶不上物价与房地产升势。可以想像,有体面收入的就业机会,会赶不上劳动力的增长(因有者不愿搞长期的生产性投资),结果不是动乱就是换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