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0日)之后,民联会否因为安华第二肛交案终审裁决的宣判而出现变化?这是很多人关注的课题,不管入狱或释放,将列入2015年10大政治新闻排行榜内。
联邦法院裁决的影响层面,远超安华(67岁)个人政治仕途。对于伤痕累累,裂缝处处的民联,肯定是另一个难关。
超过半年没召开的民联最高领袖会议,最终于周日(8日)开会议事。惟,效果不大,仅能舒缓水淹鼻子的压力,下半身依然浸泡水中的民联还在思考如何走出泥沼。
从去年撤换雪州大臣卡立、旺阿兹莎无缘创造首位女大臣的历史、丹州伊斯兰刑事法,到今年的地方政府选举议题,看到渐行渐远的民联(读伊党和行动党)。
友党之间的盟友关系,不断被缺乏“纪律”的党领袖侵蚀,火箭与月亮多次公开指责,甚至挑战对方。咋看下,还以为互别瞄头的两党是敌对阵营!
一旦安华再次入狱,民联共主缺席,火箭与月亮的差异由谁搭桥、协调、化解和处理?是旺阿兹莎?阿兹敏?还是其他人德高望重的领袖,如前署理主席赛胡先阿里?
若伊党对所有民联共主“人选”都有意见,认为旺阿兹莎的女性身份不适合号令民联(性别歧视)、阿兹敏仅是党内二号人物(资历不足)、赛胡先阿里则被指是左派领袖(意识形态障碍)……民联可能出现共主人物真空情况。
除非三党达致共识,让所有争议回到谈判桌,一切以《橙皮书》和其他三党联署的共同纲领为基础,不然获释的安华也无法有效领导民联。
此外,哈迪是另一个潜在的“问题领袖”。他凭著个人主观意见,在党内保守派的支持下,强硬和带刺地回呛民联共同关心的议题。
若哈迪和保守派坚持伊刑法,从丹州议会到国会一挺到底,罔顾政治结盟的同志情,最终结局是伊党离开民联,民联分裂,三缺一;抑或伊党分裂,认同民联的伊党领袖出走/另组新党,民联维持三党原状。
尽管安华的“魅力领导”与其特殊背景和经历有关,但健康政治发展应该摆脱魅力型领袖,以“议题”和“机制”取代。
两线制成形后,支持民联不全然是因为安华。尽管安华是关键因素,但民主意识提高后,人民对良好施政的要求高于对个别政治领袖的寄望。
不管审讯结果如何,民联必须认真思考安华接班人/接班梯队的问题。安华的搭桥功力,搭建伊党和行动党对话空间,也导致两党长期依赖安华解决彼此矛盾。
若安华不在,谁来扮演润饰角色?两党必须学习妥协的艺术,延续民联的寿命,除非某方决定拆伙,认为留在民联无法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与此同时,少了哈迪的伊党,民联或会必走得更顺畅。哈迪的去留须待今年6月的伊党党选解决了断。他只是一个象征,就算哈迪离开,党内保守派和开明派的竞争不会立马停止。说白了,哈迪的“可取代性”比安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