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专栏,笔者曾提到民间最真实的力量,或社会的力量,而要凝聚马来西亚的社会力量,就要让马来西亚不同种族、宗教和文化的子民(Anak Malaysia),对我们的未来要有个希望和方向。
有一项工作,我一直思考了很久,也很想要做的是,在网络上成立一个公众论坛,讨论国家政策,讲解历史和辩论各式各样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的公众议题。
对我来说,网络公众论坛可以激发社会的思考,建立对话空间的平台。然而很多人质疑它的效益,也有很多人不赞成,因为觉得不是时候。由于对科技的不了解,人民无法完全在网络上表达他们的看法。但无论如何,我本身是很坚持网络公众论坛的可行性。
人民就是社会重要的一份子,社会是否文明就视乎人民的看法。所以我认为,激荡社会思考是很重要的,也是一种扎根的工作。如果我们认为马来西亚在什么事情上都可以政治化,根本没有朝野政党关心人民,那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么就必须有人站出来做一些事去改变这个不满的现况,及扭转这个趋势。
零距离参与思考
对我来说,这论坛是公众的,是马来西亚子民的,不是我个人的。它的成立不应该从对我个人是否有利的角度去思考。
在马来西亚正值网路媒体风起云涌之际,我们成立网络公众论坛正是时候。这论坛不是在播报每日新闻,而是在收纳那些持久而拼不上传统媒体版面,但却深刻发生的议题。我也期望世界各国的读者参与点阅,让世界各地的人可以零距离地参与我们马来西亚一起思考。
要达到以上的目的,问题就来了!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那么我们除了中文,是否也需要开辟马来文版、淡米尔文版、英文版等等。我认为如果要连接马来西亚与国际社会的平台,英文版是必须的,至于其他的语文则看本身的能力来决定。
除此之外,一个网络公众论坛也必须邀请国内外资深的评论员,从政经文教不同的角度去点评,利用这个自由自在的社交媒体来表达我们马来西亚子民最真实的声音。当我们抱著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心态去成立这个网络公众论坛,我们就能够连接上整个社会体系。
我期望这个网络公众论坛也可以讨论马来西亚子民如何在每一个踏实的脚步下的成长。举个例子,我国出产的榴莲,除了新鲜食用之外,也能被加工成为榴梿口味冰淇淋、千层糕、榴梿酱等食品,更能以低温冷冻技术保存及延长榴梿的赏味期或果肉加工增值,制成的冷冻榴莲依然能保留香浓的榴梿味,出口到世界各地,大受消费者欢迎,也因此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向民众智慧学习
这就是农民在踏实的脚步下愿意接受先进生产技术,以逐步实现农业转型。而通过网络公众论坛,我们可以研讨人民为了生存与发展所发挥出来的创意,如何把危机转为商机,向民众的智慧学习。
要踏实,就要感受。如果要真正通过这论坛凝聚社会的力量,我们就须踏实的讨论人民面对的困境。要感受民间疾苦就不可以像旋风般的行程,也不可以像扫菜市场的行动,来去匆匆,没有真正体会人民的处境。只要我们每一步踏得深,踏得稳,就能扎扎实实了解到人民的问题。
我常说,要体会民间疾苦,不是坐在会议室或办公桌。如果我们要听到更多,看得更多人民的问题,就须走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坐在人民家里的椅子,人民院子里的板凳,这样才能真正听取民声,了解民意,体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