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毕〈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详见2012年10月18日《东方日报》古燕秋“春夜喜雨”专栏),内心感触良深。
〈谁〉文章最重要的,不外乎就是传达“养成爱惜食物的观念”。其实,佛教常说“惜福”,更要常怀喜舍、感恩、惭愧的心。是以,“惜福”又何止是饮食方面而已。况且今日许多人连“惜福”都沾不到边,吾人岂敢奢望那些人会“感恩”,甚至“每餐心存感恩”这面向理性、感性,更高层次的观念内涵?
欲养成知福惜福的好观念,父母应该在孩子稚龄启蒙时期,就引导小孩感恩与惜福,将这颗“善美”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灵福田中。让小孩忆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种子;有了善因业种,又何愁长大后没有善缘果报呢?
“认同”,是一种思惟,但它的层次比思惟更深、更高,影响力也更大。当人们持著某种观念或心态,它就会决定那个人以后的发展。以笔者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谈。在笔者的家庭中,从小物质生活就不是很充裕,然一家人的精神生活却很富足,所以容易养成家庭成员简单、朴实、知足、感恩、惜福的人生观。尤其今日,世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要面对物价飞涨,人们饱受生活压力和无以维生之苦,何妨回归简单朴素生活。这正是人们摒除奢华、重拾简朴的契机。
星云大师说:“能够懂得感恩、惜福爱物,分享布施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富有者。”惜福,是爱惜我们开垦的福田,不被贪瞋痴三恶牛践踏禾苗;结缘,则是为我们聚合春风雨露,使我们的心田开花结果。爱惜自己的福报,就是珍惜自己的现在!
浅见以为,说“惜福感恩”,推而广之,珍惜与每一个人相聚(相处)的缘分,不断为自己及社会创造更多元的价值;或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真正含义,往往成全别人即是造就自己,付出便是获得。
必须要先学“好”做人,然后再学会做个“好”人。深信走过类似“重病及死亡关卡”的人,最能体会“惜福感恩”的真义。与其说人生是为了拥有许多东西,还不如说是为了追求“生命灵性的展露”!互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