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将至,朝野竞相推出各自的年度财政预算案。在朝的执政党当然会倚仗庞大的行政资源,为拉抬本身的选情,而不惜宣布众多利好惠民的措施。而在野的反对党虽无执政的优势,却仍推出替代预算案,与执政当局一别瞄头。它不一定是在野党上台前的承诺,但由于没有约束力及兑现落实的可能,它的作用则显然是政治导向多过一切。换言之,在野党开出的是执政当局难于招架,更遑论易于兑现的诉求。
有人说,朝野政党当下所忙于经营的,都离不开选战的考量。在野党嘲讽执政当局慷纳税人之慨,尽把钞票往选民口袋里塞,是一种贿选行为;可另一边厢,民联执掌政权的槟城与雪州,何尝没有这种讨好民众的动作?生小孩得奖赏、家有往生者获恤金、乐龄人可凭券免费购物、低于20立方米耗水量的用户,一律获得免费水供。这一切难道就毫无民粹成份?不是为了巩固政权?
今天,主要的民需乃系于国家前景的规划以及政策的落实。当然,对朝野政党来说,政权必须要操之于我,才能够奢谈其它乃硬道理。是以,国州执政党当会动用一切的资源来保卫政权;而在野党要打胜这一场攻坚战,则非得要打动民众的心不可。
其实,当前两线并立、抗衡之势经已形成。政策的比拼,孰优孰劣,虽说多少离不开讨好民众欢心的“糖果”,但重要的关键不在于甜蜜许诺的铺陈,而是执政的政绩是否获得充分的彰显。人民既然当家作主,其诉求的落实是否仍有极大的落差?纳税人上缴的税金是否用得其所?年复一年,各部门单位多如牛毛的采购买办,又是否物有所值?尽管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老问题,可它的贴切性是不容轻忽的,也是执政当局难以回避的。
执政多年的国阵要保住政权,就须敢于树立新风。政府行政的转型(GTP)初见成果,若干部门单位的服务效率略见改善;公务员的种族比例失衡,刻受重视和纠正,从民众的角度视之,这种种改进是积极进取的。然而,它是否足于拉抬执政党的选情,则人言言殊。有者视之为杯水车薪;有的却认为它已启动改革契机,为今后的政府转型,吹响了号角。
不应包庇舞弊者
际此国会预算案的辩论季节,转瞬间新的总稽查司报告又再即将提呈。民众普遍厌恶浪费公帑的公家采购,与任何涉贪或不当的买办个案,因应这种与日俱增的民怨,政府的动作不能仅止于书面上的揭发,而独疏于刑责的追究。毕竟,人民喜闻乐见的是,涉案的公务人员,乃至政客权贵,必须要依法查处,同时还能追讨赃款公帑。
如果执政党人还是抱持老思维,以为自行惩贪就等同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刻意回避,乃至姑息包庇自己麾下所涉的弊案,虽然表面上可图一时的风平浪静,可它一经网络媒体无限上纲的炒作渲染,届时留给民众的,将不仅是无限的负面想像空间,其所形成的观感,对执政党的选票与席次得失,更足以构成伤害。2008年大选选战中,因应反对党在“巴生港口自贸区”(PKFZ)弊案议题上铺天盖地的负面宣传,国阵尤其是马华当局的刻意回避及沉默,其灾难性的战果便足以佐证一切。其时,马华在雪、隆、森三州,总计仅得一国三州席次,可谓创下了纪录新低。
另一边厢的民联,由308政治海啸前的选前承诺,其中包括废除槟威地方的公路收费站等,而至前不久发布的“百日新政”橙皮书,及新一波的替代预算案,它向民众许下的承诺之多,与所涉及的款项之钜,相信是空前罕见的。从全面废除大道收费与“高教贷款基金”(PTPTN),到提供免费的高等教育;由上台后马上削减油价,而至日前宣布的车价往下调的承诺,无一不志在紧攫选民的心。对此,国阵当局众口一词斥之为“足令国家破产的胡扯”。其立论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一切的减免优惠,到头来均需政府来“买单”。倘若税收所得入不敷出,而被迫要举债补贴,按国阵的说词是国家的财政状况,最终势将难以为继。
奇怪的是,民联方面并没有正面提出令人信服的收支数据来驳斥。相反的,它只卯足火力,避重就轻的,尽在贪污舞弊的节骨眼上做文章。坦白说,要以铲除贪腐后省下的公款来施惠于民,谁听了不感激涕零!然而这感性十足的谈话,只能权充宣传语言,在实践上却丝毫经不起理性的分析。
诚然,肃贪打弊是人心所向,但长长的一份利民承诺名单,每年均需编列预算,才能持续落实。反观可让贪官上下其手的特定采购或工程项目,却不是年度性的。即便是它的总和分文不用,全额用以支付民联承诺的利民补贴,恐怕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总而观之,朝野政党目前显然都心无旁贷,皆以嬴取政权为当务之急。“讨好”选民自然要比为国家福祉“求好”更为迫切。
值得深思的是,一俟“派钱”成为了治国的硬道理,马来西亚国民原已备受考验的拚搏特质,是否还能撑持得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