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潮中,厦门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走出去的大学,并落户马来西亚,搭建马中两国教育交流的桥梁,更深化了马中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的一大步。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校长王瑞芳表示,厦门大学选择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校主要的因素有三,第一是感恩南洋侨领陈嘉庚先生对厦门大学的贡献,回报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因此跟著陈嘉庚的精神来发扬光大这种对教育的追求,并回馈及感激他生活过的南洋土地。
“第二个理由就是厦门大学国际化的自身需要,走向海外设分校相等于直接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对厦门大学未来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包括可以培养很多用英文授课的老师及很多管理人员也有在异国他乡的管理经验。”
他续称,第三理由就是配合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更好地培养所需要的当地人才。
他举例,在中国铁道部长率团访马参观厦大时,曾提到若中国能争取到高铁建设的项目,他们计划在厦大做一个人才培养的基地,培养高铁的维修、服务及控制铁路的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的倡议与计划,主要是从当地来培养人才,这也有利于本地的就业。
感谢热心人支持
王瑞芳在分享在分校草创期时表示,基于他们对情况不熟悉,的确遇到很多困难及挑战,好在有很多热心人士支持与帮助,而且大马华裔社会的家长及学生对厦大分校的支持与信任也超出了预期。
他坦承,厦门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走出来的大学,大家都没有跨国办学的经验,遭遇到不同环境、制度及政策,加上对市场也不够了解,包括他们当时对大马办事流程不了解,尤其是审批程序的等待时间较长,令他们有时也不知要怎样下去,只有走一步看一步。
“主要是我们(校方)对情况不了解,不要怪马来西亚,要怪我们自己。我们掌握情况后,就会提前去做准备。”
在草创期间,留给王瑞芳比较深刻的印象是大马的考生及家长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接待了很多考生及家长,对厦大分校的办学给予很多很好的建议及评价。
他表示,他们原本认为厦大开始招生时,可能会比较困难,因大马的高等学府竞争很激烈,但没料到招生超出预期,在今年4月份就已经有接到很多学生要来念预科,但他们因没有空间接纳这批学生,被逼推到8月份,因此让不少家长及考生感到失望,这也是他们对大马市场不够了解的一个例子。
尽管厦大分校受到很大关注,各界的反应亦不错,使到分校管理层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但王瑞芳坦承,他们也意识到发展得太快或会潜在一些问题,包括在学生增加及大家都留校住宿的情况下,校方要如何去提供更好的服务及管理。
除了宿舍的管理外,他承诺,厦大分校也会认真做好课程管理、教师教学质量及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他们也会按照学生数量的增加做出适当地调整。
汇集各国学生 加强跨国合作
以拿督戴良业的见解,这所大马、中国乃至全球各地学生汇集厦大分校,大家成为同窗同学或睡在上铺的兄弟,共度四、五年大学生涯,未来将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他点出,厦大分校预计在2020年招收到超过50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中国学生到分校留学可更了解马来西亚,而大马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念书,肯定也可以从中了解中国人。
“老话说:‘见面三分情’,更何况是共四、五年的大学生涯呢?当他们毕业之后,分布到各地从事各行各样时,就是一股力量,对未来的跨国合作起有积极作用。”
为此,他说,厦大马来西亚分校除了在教育之外,也在未来的政经文教领域的交流层面,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戴良业也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的总会长。他提到,以目前的世界经济局势来看,未来的许多年将会以中国作为主要经济体,中国选择大马为中国大学走出去的第一块,很大的程度上,相等于认可大马有一定的前景。
他说,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可以预知在未来5年里,东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力争的一大市场,东盟各国的华人与华侨则是一大生力军,在各方面与中国都很友好的马来西亚肯定是中企走出来的一大首选。
王瑞芳:国际商务科最热门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创校时一共开设7个本科学位课程,当中有3科是商科,即国际商务、会计及金融,另外4科为中医、中文、新闻及新能源、工程与技术;在4月开设2个预科课程;在9月新学期则已再增加5个本科学位课程,包括电脑科学、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等,目前一共为12个本科课程。
厦大马来西亚分校校长王瑞芳称,这7科学位课程都相当受欢迎,目前最热门的科系是国际商务,第二是中医,而最出乎意料的是新能源、工程与技术也是相当多学生的首选。
他说,会计与金融是中国厦门大学的热门专业,是有很多优秀生考虑的科系,他们以为在大马也是这样,但实际上更多人选择的是“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以王瑞芳的见解,国际商务成为大热门,与马中蓬勃发展的贸易有关,毕竟中国与大马双边贸易高举东盟各国榜首,相信不少学生未来是希望从事有关行业。
逐渐增加课程
他说,中医系是“口碑科系”,因厦大在这个科系占有一定的优势,师资方面都是请在中国中医教育研究的老师过来授课,学生觉得中国老师教得好,因此自发性地去招揽学弟学妹来读,另外是对大马学生而言,这是不用走出国门就能完成的学位课程,只需实习赴中国逗留而已,因此越来越多学生进来念中医系。
他也强调,厦门大学分校会逐渐增加课程以增加学生选择的范围,因为厦大分校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所涵盖文科、医科、商科及理科的综合性的大学。
由于前期发展比较快,厦大分校目前大部分的人员及师资都是从厦大总校委派过来,但分校正在积极招聘本地人员及老师,因此大马老师及校方管理人员逐渐在增加。
谈到未来展望,王校长称,厦大希望招收更多外国学生,他们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厦大在全球各地的校友会及中国分布在全球的400多所孔子学院来加强宣传,同时也与大马驻外的经贸及教育服务机构配合宣传,目前将目标锁定在招揽印尼等东盟各国、西亚、东欧及韩国的学生来厦大分校就读。“厦大分校也希望在未来能够培育硕博研究生,以形成一个相对更好的教课科研并重的学习环境,因此未来计划是增加硕博学位课程。”
他也提到,在厦大分校逐渐稳定下来后,也将会开始与本地的高等教育学府合作,进行师资交流或科研的活动,用各自的优势来形成双赢局面。
吸引更多中资来马
拿督戴良业认为,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对马中的贸易往来的未来起有正面的影响,在这所大学作为后盾及催化剂下,亦可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在大马作为立足东盟的核心点。
他说,目前已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就是中国企业到马来西亚投资,不只是看中大马这个市场,而是整个东盟市场,因为东盟有6亿人口,有很大的开发潜能,而中总也接待了很多中国商团来马考察,而他本身的企业也与一些中国公司洽谈合作,因此这种合作共赢的潮流已经来到,而非即将来。
他认为,厦大马来西亚分校的国际商务学系是学生首选的大热门科系,这是他所预期的事,这同时也反映了大马新一代子弟对马中及国际经贸的前景有乐观的判断,有意往这一方面发展。
戴良业:建分校走出一条路
征阳集团执行主席兼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董事拿督戴良业直言,虽然他曾因厦大马来西亚分校需要集资10亿令吉而倍感压力,但他毅然接受挑战,并将这次的教育投资视为他的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及有意义的事。
戴良业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中国第一所“走出来”的重点大学,他可以参与其中是一个极为荣幸的事,而他这几年与厦大管理层一起参与创校的过程,也深切了解到校方真诚办学的理念,为此他有信心这所大学将来会成为马来西亚一所优秀及具有国际观的大学。
他在接受《东方日报》的访问时称,他的双亲以前都是华小老师,他本身在公益事业上也比较重视教育,他也认为虽然大马目前有不少办得不错的高等学府,但是若有更多不同的选择,尤其是中国第一所走出来的重点大学可以落户大马来培育本地子弟,这个意义亦是非常重大。
回忆起当初建校情况时,戴良业感触良多,因为厦大分校草创期面对种种困难,他形容这股压力就像仿佛有一座山挡在前面,但所幸的是他们一直都遇到贵人帮忙。“厦大是第一所中国走出来的大学,无论是政府层次、大学或我们本身,在处理所有的事都没有一个先例作为参考,必须首创去做,加上大学的经费等,就像有一座山挡在你面前,但有一句话是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我们一路见招拆招,最后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戴良业不讳言,因为厦大城镇计划的整个工程需耗资10亿令吉,是一个庞大的教育投资,对他而言,这的确有点“天文数字”,因此初期最担心就是经费问题。
惟他说,所幸厦大总校的品牌得到各界支持,尤其是大马首富丹斯里郭鹤年老先生在收到厦大的信函时,二话不说地亲笔回信认捐1亿给厦大分校行政楼及图书馆,此举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及催化剂,让他们对筹资建校更有信心。
“在经费有著落之后,习主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参与,也使到整个局面变得很大的不同,相对稳定下来,接著就是跟时间赛跑,找地建校及快马加鞭地展开建校工程。”
他表示,厦大可以排除万难地在大马成功开分校,也需要感谢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及首相对华特使丹斯里黄家定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忙,做到“特事特办”,使到许多繁文缛节得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