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逢年过节,大家免不了要出外吃喝玩乐庆祝,或送礼表心意,不少商家瞄准节日商机,纷纷推出各种优惠促销,然而这也引起节日是否逐渐商业化的反思,尤其过节的核心价值及实际意义,会否因此被忽略和淡化。
根据美国万事达卡过去3年的统计与调查结果显示,在亚洲地区,大马人情人节期间的消费指数位居第4名,与台湾并列,首3名则是香港、中国及新加坡。
调查指出,大马人在情人节期间平均消费是704令吉(176美金),而去年的情人节消费,也相较于2013年增长了23%,显见节日消费气氛的浓厚。
马来西亚真爱家庭协会执行董事陈心坚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认为,要探讨节日是否逐渐商业化,需要先从节日存在的起因说起。
他说,节日是一个文化的传承,文化的重要在于代表了社会独特的个性;每个节日都有不同代表性的东西,圣诞节、父亲节或母亲节皆是,因此当有这种代表性东西的存在时,即总要有人供应,商业化也就如此产生了。
他认为,节日有商业活动的带动实际上是好的,除了予以他人方便之余,大家也能开心庆祝,但可惜的是,如果商业味道太浓厚,则会引发其他问题。
“尤其当商业味道太浓厚的时候,可能会让人们忘记过节的重要意义。”
商业活动带动气氛
“但我们也不能够完全杜绝商业活动的存在,事因商业活动也扮演著带动节日气氛的重要角色。”
因此,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商业和意义两者之间的平衡;商业活动在扮演带动气氛角色的过程中,也带出节日的价值和意义,互惠互利,让公众庆祝过程中,也了解过节的意义。
“除了文化的传承,还有就是了解民族存在的意义,例如庆祝母亲节的意义,追根究底,母亲节源自西方,但为何我们也接受?因为其中传承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即是孝道。”
他也说,节日的各种促销,方便人们送礼表心意,但送礼应了解其中的意义,主要是视乎自己的心意,并不该是比较心态。
年轻人与传统节日脱节
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福联会)妇女组主席陈丽芬认为,庆祝佳节主要是文化的传承,惟如今年轻一代似乎已与传统节日习俗脱节。
她指出,华人传统节日众多,如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及冬至等,并且需要通过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然而现在有些年轻人不仅不了解意义,也几乎对节日毫不在意。
“报读华小的小孩至少还会读到端午节或中秋节的典故,但是对报读国小的学生,则缺乏这方面的认识。”
乡团积极办庆典
“而且有些年轻人也不在乎节日的庆祝,毕竟如今社会及世界逐渐改变,他们有更多需要应对的事情,所以也不能怪罪他们。”
“无论如何,很多乡团历年来依然很积极举办节日庆祝和宴会,以便加强年轻人对庆祝节日的兴趣和了解,避免越来越多年轻人脱节。”
另外,她也认为,节日商业化其实是无伤大雅之事,毕竟现在年轻人都很忙碌,若有人推出促销便利,能够让子女藉著双亲节一尽孝道也无妨。
“不过,如今确实也有些年轻人不懂得真正过节的意义,看到别人送礼,自己也跟随送礼,反正礼多人不怪,但却淡化了其中的意义。”
平衡商业冲突 陪伴父母就是爱
隆雪华堂妇女组主席黄玉珠表示,节日是否逐渐商业化,确实是目前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但在商言商,节日消费是难以避免,重要是商业与过节意义的平衡。
她指出,庆祝佳节期间,商家肯定瞄准消费者要的心态,即大家都想趁著佳节对父母表示心意和孝心,所以在表达心意的行动中难免需要消费。
“即使商人利用现代人佳节消费心态去宣传,但有时候是没办法避免,也不能够说太强烈的抗拒,只要是在宣传的时候,勿太著重产品,反而应通过一些小故事传达节日的意义。”
同时,她也认为,孩子如何孝顺父母,很多时候并非一个昂贵东西可以代表,如果孩子在乎父母,想让父母开心,应该多给父母一些时间,陪伴父母。
“尽管只是在家里吃一顿很简单的饭,父母也会很开心。即使只是多拨通电话与他们聊天,或一两句简单的问候语,父母都会很开心。”
“父母毕竟都是上了年纪的一辈,或多或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不会轻易把对孩子的爱和思念讲出来,所以孩子必须了解和体会他们感受,多陪伴他们,多与他们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