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愈来愈多人为了健康及环保等理由,已渐渐转为素食者,不过最近美国却有研究指出,长期吃素会导致体内的基因突变,进而增加患心脏病及癌症的风险。长期吃素未必健康,且提高患上心脏病及癌症的风险?其实也不一定,皆因所有饮食习惯都以中庸和多元化作为出发点,只要吃对了方法,如摄取的营养均衡、补充全面性的营养,还是能达到维持健康的效果。
长期茹素会引致体内基因出现突变的研究,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团队负责,研究对象为印度浦那市相传几代都在吃素的传统素食者,以及美国阿肯色州的荤食者,惟相比两者的基因下,前者的FADS2基因会出现一种命名为rs66698963的突变。
社区营养师王子斌(28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解释,这项基因突变原意是要协助素食者,吸收素食里的脂肪酸。
“然而这却引发了连锁反应,让素食脂肪酸加速转化,成为奥米加6(Omega-6)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他告知,若摄取过多的花生四烯酸,这将导致慢性的心肌血管发炎,加上素食饮食缺乏摄取消炎作用的奥米加3(Omega-3),这大大提高了心脏病和患癌的风险。
多食用蔬果豆类
他说,相比肉类及奶制品内的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性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较为不完整,所以素食者须食用更多各式各样的蔬果及豆类,以摄取完整的蛋白质及多元化,且比例对称的不饱和脂肪酸。
询及素食者患上心脏病或癌症的风险,会否比荤食者较高时,他认为,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因双方都有研究报告,来证明对方的饮食习惯拥有更高的心脏病或患癌风险。
他直言,争论的根本还是得回到荤食者及素食者的饮食习惯,如果两者可在日常饮食中,摄取更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纤维、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调味添加剂及色素等的摄取,双方患上心脏病及癌症的机率一样可以降低。
他也表示,其实尚有更多受控制及不受控制的因素,影响著心脏病或患癌的风险,其中不受控制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基因遗传等,至于受控制的因素则有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及生活压力等。
荤素搭配妥当降低患病率
无论是“素多荤少”还是“素少荤多”,其实皆会出现营养不平衡的问题,换言之,荤素只要搭配妥当,从中获得足够的营养,自然就可降低患病率。
王子斌表示,以个人观点来看,荤素搭配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对人体而言,荤素合理搭配,营养摄取才能均衡,所有食物摄取的份量适可而止,身体就能充分吸收及运用所获得的营养。
他举例,非盈利组织“无肉星期一”早在2003年,就已在全球大力推广此运动,号召大家每逢周一吃素,以达到更健康体魄及保护环境的目的,对此,许多欧洲、北美洲及亚洲国家皆已响应参与此项运动。
“国人也可仿效他们参与此项运动,不过我是不主张长期吃素,因为一般的市民如果不具备足够的营养学知识,素食的合理搭配就难以实现,进而造成营养缺乏及体质下降。”
加工素食产生致癌物质
怡保苏丹后端姑拜浓医院饮食计划师锺皓宁(33岁)受访时表示,素食在学术方面共分为4种,即“半荤素”不吃含红肉的动物性食物,但可吃家禽类或鱼肉、“蛋奶素”除了奶类与蛋类外,完全不吃动物性食物。
她说,另外2种是“奶素”除了奶类外,完全不吃动物性食物,以及“完全素食”完全不吃动物性食物,仅吃植物性食物。
她告知,长期吃素者需补充的营养包括了蛋白质、钙质、锌、铁质、维生素B12及奥米加3等,从中增加豆类、豆制品、强化性谷类、全谷类及种子核果类等的摄取,至于补充钙质方面,可摄取牛奶及乳酪等食物。
也是半荤素者的锺皓宁认为,食用过多红肉将增加患癌的风险,因此吃素除了能降低血压高、胆固醇及患心脏病的机率外,也能预防某些癌症,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在预防一些疾病则比较有效用。
“惟素食者会较容易缺乏奥米加3及维生素B12,这不仅会造成贫血外,缺乏维生素B12也会导致神经细胞损坏。”
她补充,并非所有素食都是健康的,对于一些为达到造型及味道与动物性食品相似的加工素食,因当中包含色素及大量的化学品,经过高温油炸后将产生致癌物质。
她也指出,人体本身并不能产生奥米加3,理想的奥米加3与奥米加6脂肪酸,比例是从1:1至1:5,惟如今西式饮食却让体内的奥米加3与奥米加6比例变成1:15,导致身体吸收的奥米加6偏高,两者无法平衡。
“食用油如葵花油及玉米油等,其奥米加6的比例都比奥米加3的来的高,前者的比例46:1,后者的成分则不含奥米加3,久而久之,这将家中炎症造成各种疾病。”
她说,一般上我们都会建议民众采用橄榄油,因橄榄油中含有较多的奥米加3,能平衡两者摄取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