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仑高原巴登威利一带,过去两年相继发生洪灾事件,大水如猛兽吞噬农民的财物、家园及菜园,也带走数条人命,为防止悲剧重演,中央政府、彭亨州政府及水利灌溉局相继投入河流防洪工作,以期洪灾不再来。
金马仑高原巴登威利河防洪工程利弊参半,虽然彭亨州水利灌溉局不断地加宽河堤及加深河床,但对于其采用河道“裁弯取直”的方式,当地民众认为只能暂时解决眼前的问题,并非长远之计。
洪水发生的原因大多离不开排水不及的问题,一旦下起豪雨,大量的雨水将通过排水道流入河内,再从上游缓缓流到下游,若下游的地势低洼,这将会造成严重的水患问题。
早前,金马仑数个地区如巴登威利及冷力新村等,皆因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基于河流的泥沙不断增加,这也导致河道逐渐阻塞,加上当地排水系统不完善,上游的水位才会超过主流河道,发生洪灾。
为了避免洪灾再次来袭,彭亨州政府与该州水利灌溉局,除了积极提升巴登威利河的防洪措施外,也透过河道“裁弯取直”的方式,将原本的河道弯曲之处改直,以增加流速及减少阻力,也可减少上游淤积。
金马仑农业协会主席黄田环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弯曲河道的基本功能乃减缓河水的流速,并举例只有自然的瀑布才是直的,至于一般的河道几乎都是弯曲。
积极加宽河床
“河道转弯曲因较容易积水,所以才会经常发生水患,河道‘裁弯取直’的好处是在于河道改直后,其坡度的改变将让河水的流动速度加快之余,也能缩短河道及堤防的长度,故此,没了弯曲,水患发生的机率也大大减低。”
尽管如此,黄氏亦直言,将河道改直的方式其实治标不治本,虽然可以暂时解决到上游的水患问题,但日子久了后,却可能为下游带来另一个问题,届时当局又得探讨别的策略,从新找出解决方案。
“当下起豪雨时,上游的河水很快就会流到下游,这时,在河水不断地冲击下,处于下游的转弯处将变得极危险,加上河流的蓄水量减低,河水滞留的空间也跟著变小了,造成在侵蚀力增加的情况下,下游或将发生严重的水患。”
他说,河道“裁弯取直”的确有助于甘榜拉惹一带减少水患,此外,虽然当局一直以来都有进行加深河床的工作,但基于今年泥土的流失比往年增加,造成河道也较快被泥沙填满。不过,当局目前仍积极地加宽河床。
拆棚架未植树 更多泥土流失
黄田环表示,虽然洪灾发生已相隔一年,但象牙行动至今仍在进行中,不过他认为该行动对发生洪灾并无太大影响,因为当局曾表示,将在拆除所有非法菜园的棚架后,重新在各地植树,但大部分的地点都尚未开始行动。
“拆了菜园的棚架后,基于没了菜棚盖著地面,雨水就会直接淋到地面,这样会造成泥土的流失量比往年来得更多,万一地形出现问题或雨水过量,就可能造成这些废料随著河流一起往下流。”
他说,当局拆除菜园棚架后,把烂铁和棚布全丢在地上,导致当地犹如废墟,这将威胁当地居民的安全,如水土流失问题更严重,且可能影响排水。
他认为,虽然目前总体的雨量增加,金马仑高原至今未有洪灾的现象,是因为目前没出现如之前般,在一两天内忽然下起豪雨的现象。“进入雨季时,金马仑气温相当高,上午至下午的天气非常热,直至傍晚才忽然下大雨,这就会导致豪雨的情况发生。不过现在下雨的时间较早,很多时候在下午1至2时,温度未升得很高时便开始下雨。”
冀辟农弃废料收集站
黄田环指出,菜园的农弃废料非常多,其一个月的垃圾量重达一吨,可装满一辆小卡车,许多农民都会在一个月至两个月期间,把农弃垃圾交由市议会载到垃圾场丢弃。
“自从菜园的外劳人数增加后,农场的面积也自然变大,所以如今已经甚少农民有能力亲自清理垃圾,在收拾后把垃圾载到垃圾场。”
“况且农民皆面对同样问题,就是若要把农弃废料运送到垃圾场,市议会就会向他们收取1吨废料30令吉的费用,若长期下去,这将加重农民的负担。”
他说,在金马仑高原并无一个真正的地点丢农弃废料,唯一的办法就是前往怡保新邦波赖油站对面的垃圾场丢弃,但许多的农民,尤其是居住在较远如碧兰璋、丹那拉打及冷力的农民,根本不可能会把垃圾载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丢。
他告知,农民们曾向市议会建议,至少在新村提供一个地方处理农弃废料回收,不过当局仍未给予任何答复。
“若有一个正式的地点丢弃垃圾,农民们再也不需前往这么远的地方丢垃圾,我们也希望农民们能给予合作,把这些农弃废料载到当地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