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每5年进行的国民健康及发病率调查(NHMS)显示,我国在2011年有多达20%的儿童及青少年受焦虑、压力及抑郁的负面情绪困扰。相比2006年,有更多年龄介于5至15岁的儿童心理健康出了问题。
国民健康及发病率调查报告显示,1996年的数据显示为13%、2006年的数据是19.4%,在2011年增至20%。压力、焦虑和抑郁是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
槟城中央医院儿童及少年精神专科医生赖鸿华受访时说,目前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成绩,甚至校方、老师、家长及社会都将成绩视为王道,拔苗助长而让孩子增添许多压力,再加上矫枉过正,导致时下的孩童及青少年都出现许多精神状况。
赖鸿华于1994年就在中央医院儿科服务,随后于2011年远赴英国专攻儿童少年精神科,并于2002年返国专为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孩童确诊。
他说,以前的环境及空间有别,师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以致不符合孩子能力,诸如小学生过于抽象的作文题目,如“爱”、“真理”等词汇,导致他们无法胜任而产生压力,再加上父母老师期望太高而产生自卑、悲伤、烦躁不安情绪。
华校生压力多
“孩子承受压力,轻者不喜欢上学,重者出现忧郁症、焦虑症甚至压迫症等成长障碍及情绪障碍。成长障碍包括过动症、自闭症、学习障碍、智商低等;至于情绪障碍则囊括忧郁症、精神压力、身体症状(SOMATIC)、找不到病因的各类疼痛等。”
各源流学校的学生都会前来就医,不过他认为华校的教育环境让孩子承受许多压力,更以惩罚解决问题,藤条几乎是惩罚的工具。当然,也不排除会有不注重成绩,以爱心教育学生的华校。
需改变大环境
他说,诸如一名华小学生,因为忘了带书而被老师惩罚,随后他过于担心被罚,而将全部书本都带去学校,不料却遭老师质疑没有整理书包再受罚,孩子因为过于忧虑而导致双手发抖,父母对此寻求医疗援助,但是无法改变大环境,父母最终将孩子送去国际学校,而孩子的问题也得以改善,不仅不再胆小怕事,更勇于开口说话。
“此外,另有一名学生从芙蓉转校至槟城,老师要求他将过去一个月的功课都做完,由于孩子压力,导致生病而告假一周,不料一周后各个科目的老师又要求他做完过去一周的功课,让学生整日担惊受怕,最终父母致函校长要求豁免堆积如山的功课,孩子的状况才稍有改善。”
老师应以鼓励代替惩罚
赖鸿华医生建议华校校方,以鼓励代替惩罚,除了减少学生恐惧上学,也能够从老师的态度中,让学生爱上相关科目,否则老师因压力而忧虑,如此打压式的教育环境,也导致学生精神健康出状况。
他说,诸如华文科,华文教育就是希望学生喜欢华文进而将之发扬光大,但是若老师的态度让孩子害怕华文害怕上学,这岂非本末倒置?其一名学弟受华文教育,不过至今专科毕业后拒绝读中文书籍,因为不想忆起负面的往事。
“目前的马戏团,驯兽师都非以藤鞭训练动物,反而以奖励为饵,好让动物都能够表现良好,而我们的小孩还继续在鞭打的环境中长大。”
他举例,普遍上的听写,一般的老师都会执行孩子错一题打一下原则,但是若老师可以通过奖励方式,答对7题给星星,答对8题、10题等给予贴纸奖励,这不仅让孩子开心,更有动力学习,喜欢老师,进而对相关科目产生兴趣。
勿将情绪转嫁
“若要学生安静听课,老师可准备一个瓶子,以弹珠奖励,待罐子满后可给全班一个奖赏,或去公园玩耍,这也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何乐而不为?”
他说,对于过动儿问题,平均每100名学生就有三四名学生过动,所以附属学校的特殊班无法容纳庞大人数,这些特殊儿童必须在正规学校上课。老师除了付出更大耐心外,可以安排特殊学生坐在前面一排,减少其他学生的干扰外,也可以让他协助老师当跑腿发泄精力,不过希望老师不要标签孩子。
“最重要的还是老师本身,必须在适当时机找方法放松自己,若老师的情绪处理不好将会连带地转嫁学生,打压越大则反弹越大,所以建议老师必须不时找人倾诉问题,纾解压力。”
一次失败等于永远失败? 多点关爱建立逆境韧力
创意游戏治疗师何雪仙感叹华校学生即使成为优秀生,但在面对问题时却一蹶不振,甚至选择轻生,因为根据数据显示,在自杀个案中,以16岁至30岁的华裔子弟占多数,仿佛一次的失败就等于永远的失败。
她说,家长必须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与孩子有亲子时间及培养安全感,从中认知孩子自己的身份、建立自信及对事情的韧力,若面对事情有韧力,那么再大的挫折也不用担心。
“但是往往一些选择轻生的孩子,因为缺乏爱,都认为没人可以支持,再加上看不见自己的存在价值,最终选择了断。”
她曾经是一名在工厂任职的员工,因机缘巧合而自2005年在中央医院当义工,并修读了游戏治疗文凭。
其个案都是从中央医院转介过来,主要还是来自华小生,出现的问题包括遭同学霸凌、自残、性侵、狂躁症、厌食症、精神问题、遭学校开除等。
孩子成长排第一
她重申,孩子的成长排第一,课业读书才是其次。若学生面对问题,她会从家访中了解孩子,甚至追溯至学生在胎儿时期状况及心理因素,并通过各类创意治疗,让家长一起参与,以了解彼此的沟通模式。
“孩子的0至3岁时关键期,母亲顺产或剖腹、是否喂人奶、晚上和谁睡觉、主要照顾著是谁、是爱哭或爱笑的宝宝,都能够影响婴孩在分离期的焦虑、安全感是否充足。”
在9年的个案辅导中,让她感到难过的是,一名女生因父母离异,最终沦落到孤苦伶仃在孤儿院度过童年,于14岁时,因为被校方开除而被诊断患上躁郁症及开始辅导。
虽然父亲及她多次向校方交涉,成功将女生留在学校,但是却遭到其他人异样眼光,最终于中四被开除,更不时进出精神病院。如今女生21岁,出来社会工作也做不长久,但是至少她乐观应对。
校方勿轻易放弃
从这起事件,让何雪仙感叹校方随意开除学生,父母更因为妥协而放弃孩子。如果一名学生在面对家庭不如意时,在面对困难时学校是能够帮助她的唯一管道,但是就连学校也放弃她时,孩子的未来在哪里?
此事也让她开始专研精神疾病,并希望社会不要随意放弃所谓的“坏蛋”学生,因为有时候他们也无法控制情绪而做些出乎意料的事情。
目前,她正致力推动创意启发孩子的存在价值,并进行防范性侵醒觉运动,前往学校、社区、孤儿院等进行活动。同时呼吁父母关爱孩子,因为“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只有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才能纾缓问题。
她也通过自创“我很特别”活动本,让孩子从游戏中了解他们的问题及想法,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辅导。
大马特殊教育无法反映实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学习障碍的患病率为6%至10%,而我国886万名年龄少过15岁的孩童中,预计有53万1600人至88万6000人孩童面对障碍。
但是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于2007年有1万5195学生面对学习障碍,比估计中的数据要少很多,并预计尚有140万名特殊孩童没有获得医疗关注及公平待遇。
这是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心理医学系刊登于2010年东盟精神科杂志(Asean JournalOf Psychiatry)报告显示,自2001年开始马来西亚才进行特殊儿童资料收集。而该调查以2007年人口普查数据,即马来西亚2717万人口为背景,0岁至14岁的孩童达886万人为基础。
报告的结论显示,马来西亚的特殊教育无法反映实况,而且缺乏儿童早前检验计划,影响日后的教育环境,起步较慢,更对家庭、校方、教育系统及医疗服务带来极大的冲击及挑战。
儿童心理问题比成人难发现
根据2011年进行的国民健康及发病率调查显示,来自157间中学的1万9919名中四学生中,7%学生有轻度至重度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
这项心理健康调查是以抑郁、焦虑及压力测量而成,接受调查的学生回答问卷内一系列问题。学生心理健康不佳主要来源于父母及老师对他们期望太高,还有家庭及人际关系问题。
或导致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有著重大变化,并扰乱工作及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不佳的学生一般有自卑、容易悲伤、烦躁不安、学校表现不佳及人际关系问题。同时,也有逃学、霸凌、破坏公物、自我伤害及自杀行为。
据悉,许多儿童及青少年不仅面对压力、焦虑及抑郁问题,同时还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及早发现是预防及治疗心理问题的关键,而青少年心理问题,可能是由人格特质、压力、药物滥用和家庭因素所致。
如果未被发现或不及时治疗,它会在成年后变成难以治疗的心理问题,这会影响自尊、人际关系甚至导致滥用药物。
目前对儿童躁郁症存在与否,仍各有看法争辩当中,因为儿童心理健康症状可能比成人难以发现和治疗。暴躁的脾气、违抗行为、拒绝上学及尿床表明他们有这方面迹象,有必要做出心理评估。
家长及学校对学生学业上的高度期待,也是导致学生备受精神压力的原因。城市化及家庭疏忽也是导致孩子有情绪病问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