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如何妥善运用科技产品改进教学品质是各国教育界的研究重点,已经不算是新名词的‘数码学校’概念也逐渐在我国华小兴起,惟所谓的数码学校,到底是以何为标准呢?
许多人以为只要在课堂上偶尔操作电脑,播放影音短片或照片作为辅助教材,就是所谓的精明教学,惟自2009年开始推动数码教学的吉隆坡崇文华小,如今除了教学课程近乎全以数码方式授课,连校务行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也开始数码化,也让人逐步看出数码学校的未来轮廓。
吉隆坡旧巴生路崇文华小自2009年开始推动数码学校计划,并在去年由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正式推介,宣布进入“数码学校2.0”阶段,可说是全马第一间全面“数码化”的华小,从校内行政事务到学生课程的进行,都进入电脑操作与云端运算的新时代。
数码化处理学生事务资料,除了省却不必要的纸张浪费与储存空间,更可让家长一手掌握孩子的一切学习进度,从老师今天分配了多少本功课、课外活动的表现、图书馆借阅率与测验表现,甚至可以透过手机立即追踪孩子是否逃课等,让家长与校方可以合作无间。
在崇文华小教师自行设计的官方网站上,分别设有教育部3套不同的线上系统,包括“校务行政系统”、“教与学管理系统”与“青蛙虚拟学习平台计划”,校方、学生与家长都拥有个别帐号,等级不同的登录权限,供查询学生的一切资料。
简化校方家长沟通
“校务行政系统”主要是把平时教务处的文书工作改为网上输入,而在“教与学管理系统”里,家长只需以学生的帐号登录,即可查询孩子最近的课业表现,课外活动与出席率等,因为老师每天的点名签到、审改功课甚至口头评语,都会连上系统,方便家长查询。
这也是数码学校的主要优点,不但简化了校方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进一步透明化校务处理工作,双向的交流模式也让家长能使用帐号,电邮给校方或老师,从为孩子请假到询问孩子的课业表现,都可以透过网络沟通。
除了与校方沟通之外,家长与学生也可利用“教与学管理系统”下载教材,在课余时间作为参考之用,相比课本“固定不动”的图画与文字,配上音乐与动画的电子教材,无疑更加有趣。
“青蛙虚拟学习平台计划”为教育部今年新推出的网上学习系统,取自英国行之有年的网上教育系统,系统里除了有各种教材、甚至也有如同智慧手机与平板手机的“软件商店”,让使用者可以免费或付费下载。
5年花费近百万
崇文华小家协主席傅桂洋表示,本身绝对支持数码化学校的概念,特别是家长与校方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更容易跟进学生的成绩与在校表现。
“虽然数码化学校的成本不低,在5年时间几乎投入近百万令吉,而且全是由董事部与家教协会募款买单,惟我认为数码化教学是将来教育界的趋势,我也很高兴崇文华小是少数立即参与此趋势的学校,因为提早接受数码教学法的学生,对他们将来升上中学与大学时,都会有立竿见影的帮助。”
滑笔代替粉笔 互动教学更有趣
目前崇文华小48间课室已全数转为“数码课室”,主要设备包括电脑、LED投射器、实物投影器、互动式电子白板、便携式手写板与立体音响设备等,基本上也代替了过去黑板粉笔、课本与作业的基本功能。
崇文华小李雪媚老师解释,如今老师上课时只需到线上的“教与学管理系统”选用教育部的既定教材,或自行创作的教材,并投影至互动式电子白板,即可开始上课,过程也不会太麻烦。
“除了利用滑鼠操作,我们可以直接在互动式电子白板上‘书写’或标出重点,这点和如今的平板电脑操作原理相同;或者利用便携式手写板,在课室里的任何角落书写,同步投影到互动式电子白板。”
她指出,这么一来老师不一定要固定站在黑板前,可以在课堂上随意走动,更进一步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
“实物投影器操作原理类似‘投影机’,惟相比起过去只能以黄灯,把一张张写上密密麻麻字体的透明卡投影到萤幕上,实物投影器可直接把课本投影至电子白板,也不必放置在课室的正中央,干扰学生的视线。”
她坦言,在声光影像的刺激下,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声音、动画与影片)比传统的照片与文字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互动式电子白板也能让学生直接在白板上书写,却不必费心擦拭,可说是省时又省力。
询及崇文华小的数码教学法普及度时,李雪媚老师强调,如今几乎各科老师都会使用,而不是沦为偶尔使用的漂亮摆设;况且习惯数码教学后,一旦出现停电或网络停摆的问题,许多重拾马克笔与白板的老师都会不适应,显见数码教学的便利性。
影像诱发好奇心 学习过程不沉闷
崇文华小行政与课程副校长江顺珍指出,数码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省去老师抄写的时间、搭配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内容更生动、课程内容“云端化”也方便师生在任何地点教学,种种好处的确可以协助提高学生成绩。
“试想想,学生在学习森林的动植物种类时,在森林中跳跃与低吼的花豹是否能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让学生以手指在互动式电子白板上解答数学问题,会否能加深学生印象?要知道,互动性越高的教学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刻。”
她强调,如今家长与学生可直接在网络云端下载课程内容,也让生病缺席或有意加强复习的学生更方便,针对学生不同学习进度而拟定的复习内容,不但具有伸缩性,也能达到“有教无类”的精神。
“当我们布置数码作业时,如要求学生以网络搜寻资料或回答习题,与利用网络软体创作时,学生都不会心生‘又要做功课了’的郁闷感,反而会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洗刷了做功课等于受苦的负面印象,也是数码化教学带来的好处之一。”
她认为,传统教学法的教导成果较“宽广与浅出”,让学生了解大方向却“一触即走”;如今数码教学法却能利用各种影像内容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持续“深入挖掘”,自发找出更多相关内容。
“我们也期望数码教学的未来可以达到完全‘电子化’与‘无纸化’,让学生人手一本电子书,就取代各科课本与参考书,减少纸张印刷之余,也降低学生的书包重量。”
接触电子器材 长期或损健康
世间万物皆有一体两面的说法,广受推崇的数码教学也有其不受欢迎之处,包括极度仰赖电供与网络。一旦停电或断网就“无用武之地”,长期接触电子器材对学生带来的潜在影响,也是部分人士不赞成的主要原因。
配合数码学校而耸立在校园附近的电讯塔,也因附近居民担心引起辐射问题而闹得满城风雨,反对者甚至成立了“反电磁波辐射联盟”,坚决反对教育部把电讯塔安插在校园范围,部分学校也在家长的激烈反对下,聆听民意拆除了电讯塔。
江顺珍副校长指出,其实停电或断网的硬体设备问题,只要妥善照顾就不会频繁发生,惟长期使用电子器材,的确对学生的视力与集中力带来负作用,因为在缺乏灯光照明的课室,长期盯著发光的萤幕,除了对视力造成影响,学生的专注力也会更容易“消散”。
她表示,崇文华小每班学生人数在48至51位之间,坐在最旁边或后面数排座位的学生,容易因光线折射导致萤幕反光,很难看清设在课室中间的投影萤幕,导致学习集中力更难集中;若老师想把学生集中在中间的最佳位置,也会因人数过多而难以实行。
“其实每班最理想的数字为25至30名学生之间,惟在无法减少数量的情况下,我们也在每班放置窗帘与紧闭门窗,避免有外来光线进入导致萤幕反光,并安置冷气避免空气不流通。”
询及长期接触电子器材可能对眼睛带来的危害,若以数码教学和书本交替使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更好时;江顺珍坦言,相比起课本,学生对“发光的萤幕”更有兴趣,加上偏暗的环境也会提高阅读课本的难度。
器材保养添负担
家协主席傅桂洋坦言,各种电子器材的保养与维修费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惟目前因为处于保质期的情况下,对校方的经济负担还不算重;而过去平均每月3万令吉的电费,因电脑与网络设备的电力增加,以致每月的电费也增加近20%(6000令吉)。
“如今每间课室的电子设备与网络伺服器一直长时间开启,因此校方也尽量透过其他途径节省电费,包括加强师生的省电意识,与更换至省电的电子器材等,以拉长补短。”
定时输入资料 老师负担更重
无可否认的是,数码化校务行政与学生事务,对负责输入资料的老师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相对也会侵蚀许多老师的公务甚至私人时间,也让许多老师对数码化行政抱持两极化的想法。
以老师每天必须“电子点名”为例子,当老师完成点名后,必须在既定时间之前上载至网上系统,以便家长可以立即查阅;惟有时若遇上系统不稳定,不断更新却依旧没有反应,也会严重影响老师的情绪。
对此,江顺珍坦言,每天不断输入各种资料的老师如今可说是身兼“书记”角色,对老师的备课情绪也会有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提振老师们的士气,是校方最重要的功课。
“让老师最头痛的是,每当教育部推出新的网上行政系统时,往往因为软件与系统的不兼容,导致教师们必须一再输入同样的资料,等同于‘一份工作做两次’,因此教育部必须改善此问题。”
“而崇文华小家教协会也体谅老师们的沉重压力,特别让家协的附属团体,爱心爸妈团协助输入部分校务基本资料,进一步减轻教师的负担。”
她补充,校方也特别成立以学生为主力的“电脑小勇士”,负责处理各大校内外活动的电子器材设备,一旦发现部分器材损坏,也会由学生负责联络承包商处理,也进一步磨练学生的待人处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