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本报以独家头条报导了马大中文系很可能在系院重组的过程中惨遭降格之事,引起各方哗然,也让马大内部策划的重组之事浮上台面。
针对此事发表看法的除了时事评论人,也有不少华团领袖表示关注马大中文系可能被降格之事,马华也在短时间内作出回应,副总会长拿督何国忠很快地就与校方取得联系,并获得继续“维持或提升中文系素质”的承诺。
然而,这项即将在9月落实的重组议案,尚未在大学董事部会议通过,马大系院重组及中文系是否面临降格之事,依然充满变数。
由于大学董事会还没有通过校内系院重组的提案,马大是否能在9月落实重组计划,还是个未知数。据内部消息指出,大学董事部里头一些拥有学术背景的成员,并不太赞同这次的重组计划。他们认为,马大仓促落实重组计划,除了中文系以外也影响一些科系的素质与资源。
马大内部的行政规划程序基本上分成不同的层级。据悉,由不同科系老师组成的系(DEPARTMENT)及系院(FACULTY)等单位都是最底层的大学结构,最终决策还是要经过大学评议会(SENATE)及董事会(LEMBAGA UNIVERSITY)。
大学评议会的成员包括校长、副校长,以及个别系院的负责人或代表。而大学董事会则是由教育部委任并管理大学事务的单位。
向各系汇报过两次
根据《大专法令》,大学董事部的成员包括一名主席、2名来自公务员体制的职员、一名大学社区的代表、一名由评议会从成员中选出的教授、3名私人界代表、一名大学毕业生代表以及一名在部长意见下认为可协助校方的成员。
除此之外,大学校长也是被授权参与董事会会议的成员之一。
据中文系系主任祝家丰博士披露,基本上整个马大重组计划的内容,已经向各系讲师、教授等代表汇报过两次,其后再无下文,也不知道整个重组计划进行得如何。
由于尚未获得董事部同意,马大即未曾对外公布系院重组的详情,至今也没有向校内各系院提供任何标准作业程序(SOP),万一董事部同意此计划,今年9月的新学年开学是否来得及执行呢,实在让人疑惑。
而万一马大董事反对,这项看来调整幅度不小的重组计划建议,将无法进入执行阶段。
引起学术人员反弹
据悉,这项马大系院重组计划本来是前校长丹斯里高斯扎斯曼,在前往世界各国著名大学实际考察后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校园开销,另一方面也推动马大学术水平更迎合国际水准,以提升大学在国际的排名。
岂知丹斯里高斯扎斯曼在去年11月任期届满后不获续聘,系院重组计划也一度恐在评议会上夭折。惟新任校长拿督莫哈末阿敏出任后,不但延续此计划,也获得评议会的批准通过,而目前尚待通过董事会的最后一关。
据悉,这项重组计划遭到各系院部分讲师、教授的反弹,是因为它是从校园领导层开始发动的。因此领导层在还未获得董事会同意,就主动向各系院代表汇报这项消息,以解决底层的不满情绪,同时避免该计划通过以后执行上面对困难。
中文系课程地位不受影响
马大中文系系主任祝家丰博士表示,目前惟一可以确认的消息,是马大中文系在马大进行系院重组以后,其课程地位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因此,严格来说马大中文系在马大重组计划中并没有遭到“降格”的噩运。另外,不仅是马大中文系受到系院迁动的影响,因为马大领导层计划将12个院系整合成6个,仅有牙医学院、医学院,以及建筑与环境学院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不过多数人还是担心,马大中文系未来隶属在人文及社会科学院底下的人文与区域研究系,其自主权可能会被削弱。
恐遭外系介入
除此之外,目前只有马大中文系学士班的学生是经由校方的招生系统所分配的,硕博士班学生的招生程序必经经过系务会议所决定,因此中文系老师有遴选硕博士学生的自主权。
万一马大重组,中文系改称为中文“组”以后,其招收硕博士生的工作将交由人文及区域研究系来处理。换句话说,外系老师将参与招收中文系硕博士生的程序。
还有一个变数是,在马华的积极介入与关心下,马大校方也间接表示有意将校内的中文、华人及中国研究单位,整合成一个全新的中文与中国研究院。据悉,万一此研究学院成功设立,会将目前的中文语言组(汉语组)、中文系,以及中国研究院全数并入。
不过,马大成立于2009年7月8日的孔子汉语学院将不会成为中文与中国研究院的一分子,因为它是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设立的单位,也是马来西亚惟一一所孔子学院。
本科生盼维持自主权
由于马大重组计划一事一开始就被集中关注在中文系可能被“降格”的问题之上,因此媒体焦点一直围绕在马大中文系可能要面对的处境,而忽略了其他科系可能也会面对类似的问题。
这项议题也曝露了我国教育体制的由上到下的管理模式,受到系院重组影响的最大群体,包括学生、讲师及教授等等,到目前为止仍然在等待校园管理层的进一步汇报,才能获知有关系院未来的命运如何。
成为此议题焦点的马大中文系本科生则一直到4月18日方发布文告,要求校方在不损中文教育及中文系全体师生权益的前提下,将中文系与其校内的其他中文专业,整合成为中文与中国研究院。
他们也希望,系主任的职权在各系院合并后仍然保持不变,并维持对中文系部门的自主权。
除此之外,他们的诉求还包括,中文系课程内容在合并后保持不变或有所提升;中文系的师资阵容及权益不受任何影响,并聘请更多中文专业的讲师授课,以及未来的招生条件必须合理及明确,确保本科生招生人数不会减少。
这批马大中文系本科生也要求校方需正式公开合并系院后的架构,同时确保各个系院获得充足且合理的学术资源,以提升未来的学术发展,与国际接轨。
创立51年 马大中文系历史悠久
马大中文系成立于1963年,已有51年的历史,是马大历史悠久的科系之一。
马大中文系目前每年会获得大学约1万2000令吉的拨款,主要供行政耗材之用。祝家丰表示,中文系每年定期举办的研讨会以及研究生工作坊等所需的经费,都是向目前隶属的社会学院申请拨款来完成的。
课程内容广泛
至于讲师、教授与硕博士学生进行研究时所需的经费,则必须另向其他单位申请。
例如马大校园内有各个研究群(RESEARCH CLUSTER),基本上是由跨学科的讲师或教授组成的,平时会一起讨论或不定期举办研讨活动等等。一些经费充足的研究群,还会设立研究中心(CENTRE),同时为一些有兴趣进行研究的师生提供经费支援。
另外,中文系目前的课程内容极为广泛,涵盖文、史、哲等不同层次,如中国思想史、音韵学、文字学、中国文学、现代文学等课程皆有。
除此之外,中文系也关注马华文学、我国华人社会文化等研究,并不只限于语言或文学课程。祝家丰说,这些都是马新中文系课程的必然趋势,就连新加坡国立大学开设的中文系课程,也会关注当地华人社会的研究。
马大中文系最近也开设了“当代文学”等课程,开始关注中港台华人社会的当代文学与相关的赏析评论。
部分以巫英文教学
中文系也多次为了配合校方的跨学科交流政策,开设以马来文或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中文系课程。例如华人文化导论、华人社会研究等等。
最近马大为了达到国际教育水平,积极招收交换生及外籍学生,中文系也配合这些校方政策,以英文教学,向外系或外国学生介绍中文系的课程内容。
马华建议整合研究所自成学院
马大中文系可能惨遭“降格”之事在3月28日被本报头条报导以后,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在3月31日率先回应,指出马华的底线,是不允许马大中文系降格。它必须是一个系,不能以组来取代。他也委派马华副总会长拿督何国忠为代表全权处理此事。
而何国忠在4月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指出,他已与马大代表会面讨论此事,并获得承诺,即马大重组以后将不会影响中文系原有的师资和课程编排等工作,并保证中文系以课程替代不会影响学生文凭。
当时接见何国忠的马大代表,包括马大校长拿督莫哈末阿敏、副校长阿旺马末,以及全球策划与策略中心兼中国研究所所长黄子坚博士。
除此之外,马华也关心马大中文系地位的提升,建议马大将马大中文系与中国研究所整合,自成一个学院(ACADEMY),以示马大对中华文化研究的重视。
何国忠也认为马大中文系有必要增加讲师,校长也同意确保中文系有10名讲师,以维持中文系的国际品牌。
据悉,中文系目前有36名本科生、54名硕博研究生、6名讲师及1名客座教授。
而马大目前有6个院系与中文、华人文化与中国研究有关,即文学院属下的中文系、东亚系(中国研究组)、语文学院属下的中文组、中国研究所、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以及孔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