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在2012年已发出警告,若一些国家因担心受旱灾影响粮价上涨而限制它们的出口,世界可能会提早发生粮食危机!作为粮食类最重要的来源─蔬菜种植,却长期以来不获得我国政府的关注,本地蔬农和果农也面对老化的现象,新生代不愿投身此领域,我国在未来会否面对粮食的危机?从农业出口国演变为进口国呢?
温室效应已在全球引发不正常旱灾及暴风雨,气候严重变化更恶化全球粮食的生产,继而启动全球粮食的危机。
近月来,中国发生罕见高温及逢遇印度旱灾已导致农作物产量骤减,促使干粮出口量受限,继而引发国际干粮行情暴涨,严重影响我国进口干粮价格。
我国进口干粮多以马铃薯、大葱、蒜头和洋葱为主,基于这些农作物并不适宜国内耕种,因此须仰赖国外进口,故价格方面一般是牵制于国际行情。
进口干粮虽非主要粮食类,但价格调涨也会引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我们更须关注主要粮食类─蔬菜,在种种不利因素局限下,如温室效应、人力不足、成本提高、朝令夕改政策、新生代继承问题等,促使农民缩小耕种范围,导致高粮食生产率无以为继。
联合国粮农组织很早已发出提醒,基于全球粮食生产量在未来10年将逐步放缓,供求不平衡的问题将导致全球提前面对粮食危机的问题,因此要求各国政府增加对农业的投资。
然而作为粮食类最重要的来源─蔬菜耕种,却长期以来不获得我国政府的关注,菜农虽辛苦为人民生产粮食,但其弱势地位始终未获改善,政府所给予菜果农辅助津贴远远不及稻农及渔民。
成本高人才渐少
我国是非常适宜种植的国家,结合天时地利优势,无论是天气、土质、温度、阳光及水源都符合种植的有利元素。但一直以来政府所给予农业领域的关注远不如其他领域,给予农业领域的拨款,更有厚此失彼倾向,在2013年财政预算案所拨给农业58亿令吉的拨款中,有24亿令吉是拨款予稻农,渔民也获得一公斤10仙至20仙的生产津贴及柴油津贴,却独漏菜农及果农。
目前我国生产及外国进口的蔬菜占本地市场约一半,本地耕种蔬菜有95%是供应本地市场,进口蔬菜多是一些不宜在我国耕种的蔬菜及干粮为主。
值得关注的是,若本地种植领域继续不获得关注,加上缺乏新生力军的加入,我国在未来是否会面对粮食的危机,或从农业出口国演变为进口国呢?
大马菜农总会长陈苏潮说,菜农长期面对一些老问题,如缺乏农工,农药成本高昂,土质结构,天灾因素,导致愿意投资这领域的人才渐少,特别是年轻人。
“本地菜农平均年龄介于50岁至60岁,老化趋势非常严重,很多菜农都面对新生代继承问题。”
年轻人不爱务农
他坦言,约70%的农民年龄都是50岁以上,这让人担忧,一旦老农民逐步退休后,青黄不接的继承问题将对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陈苏潮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侃侃道出本地菜农困境。他说,农业向来不属于热门行业,加上予人的印象就是必须日晒雨淋,因此在传统价值观下,农业被认定属于次等的产业,很多受高深教育的年轻子弟多不愿意投身农业领域,导致农业长期缺乏新生力军。
“政府一直希望推行本国农业可发展到自供自足的目标,但仅是在2011年,我国就进口了300亿令吉的粮食,这是一笔庞大的外汇流失。”政府应竭尽所能推动农业发展,包括透过各项津贴及奖励鼓励年轻人投身农业领域,以解决农业断层的问题。
缺乏资金 新生代止步
新生代农夫魏志松表示,很多年轻人可能有兴趣投身农业领域,但碍于资本不足及缺乏资验,促使新生代都止步。
“从事农业需要很大的资本去开拓,譬如土地,工人,肥料等,一些年轻人虽然有兴趣往这领域发展,然而资金的缺乏也会导致他们止步。”
他说,为了减少农业的人力依赖,虽然很多菜园都与时并进,投资于更先进的农业设备及器材,但一些工作如采摘农作物等,还是必须依赖人力。
“政府虽然一直鼓励农业转向现代化生产,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实际的行动来教导农民如何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也没有提供任何的现代化器材及教育等。”
他披露,很多农民为了提高农场生产力,自费前往外国农场取经,但基于外国的气候土壤与种植蔬菜的种类不同,因此在实践上仍然是有差别。
魏志松促请相关单位协助农民,提供现代化生产技术,促使农民可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有效减少对外劳依赖,提高农作物生产量。
“政府应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农业进行辅助和支持,如提供优良的品种,优质及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装备,对农民进行更好的培训,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最低薪制冲击 生产津贴不够用
农力缺乏一向是农业最大的困境,本地人多不愿意从事农业领域,因此90%以上的农力都仰赖外劳。
峇株巴辖菜农公会主席张宝宜指出,政府实施的最低薪金制对农业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虽然菜农总会曾书面要求政府暂缓于农业实施最低薪金制,但至今并未得到任何回应。
他分析,菜园有很多生产成本是无法避免的,如农药成本、人力薪金、土地费用等。一直以来,菜农及果农是获得最少政府的关注,前首相敦阿都拉时代还有获得生产津贴,现在几乎没有获得辅助。
“政府在2013年的财政预算案宣布拨款每名农民可申请500至4000令吉一次性的生产津贴,但这笔津贴对成本庞大的农业领域而言,等同杯水车薪。”
张宝宜说,农业是靠天气吃饭的领域,若天气不佳,虫害影响都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影响农民收成及收入。但如果有好收成,农民也可能面对菜价泛滥的问题。他说,菜价是以市场的供求量作为标准,很多时候生产成本都隐形地由菜农承担,譬如在运输过程所涉及的路费及油费等,都会打入在蔬菜生产及销售成本。
“如果面对菜园收成不好,或者是菜价泛滥,农民都必须承担一切的损失,所以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血本无归。”
菜价泛滥难承担
因此,他希望本地蔬菜在面对供过于求而价钱泛滥时,政府应该出手帮助农民,以成本价来协助收购菜,让农民有资本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毁菜的状况。
据了解,目前我国政府是在菜价提高时,为了控制蔬菜价格的上涨而进口蔬菜,这措施往往促使农民无法在菜价上涨时提高收入,但在菜价泛滥时却得自行承担成本。
对此,张宝宜吁请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农药或其他津贴,同时继续给予菜农生产奖励,以减轻菜农的生产负担。
他也促请政府可仿效台湾,泰国及日本等国家提供农民免税的优惠,让农民有资本可以重新拓展农园。
农地难求 随时面对逼迁风险
很多世代相传的耕农,在过去数十年来虽然勤奋劳作为国家生产粮食,但却依然面对耕者无地的情况,而无法再扩大其作业面积,而且随时需面对迫迁的风险。
陈苏潮披露,马来西亚菜农总会有多达60%的会员并没有拥有自己的土地。这些菜农不是不愿意投入更大资本引进先进农耕技术,但只要一天还未拥有农地的地契,菜农还是会面对迫迁的风险,一旦这情况发生,所有的心血将会付诸东海。
他吁请政府考虑将耕作超过10年的临时地契与非法耕地自动合法化,促使扩增永续粮食生产区,让原本努力耕种的菜农获得一些回报,以达到政府所欲实现的“耕者有其田”目标粮食是人类的生命泉源,农业更是未来世界的主打领域,因此我国农业所面对的种种困境与挑战应即刻获得政府单位的重视。
“我们必须了解的是,农民目前所面对的困境,在在显示未来可能会面对粮食短缺的状况,若政府仍不加于关注并采取防范行动,那粮价高涨的时代将不远矣!”
报导:林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