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幕上帅气的主持人总是让人羡慕,甚至成了人人皆知的“明星”。在这样的情况下,总有不少年轻人萌生起“我也想过这样的生活”的念头。然而主播、主持人的工作真的是观众看到的那么轻松好玩吗?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曾丽萍并不赞同。
她认为,“学生对新闻业的印象就是太忙、太辛苦了。”因此,大多学生较为偏向广播电视电影系,只为了有朝一日可以上电视,加入媒体前线。然而,这都是错误的认知。八度空间主持人陈宝燕分享自己的主播历程时表示,“我也是当了5年记者,才当上主播的。”主播并非观众眼中看到的这么简单,必须具备许多条件,甚至“过关斩将”才能成为主播。忆起自己心路历程,陈宝燕坦言:“不简单。”
身兼多职 面面俱到
“有的人甚至会以为,我们每天的工作只是到电视台播报新闻而已。”陈宝燕笑道。其实在上镜前,主播还是得依照自己的班次,到公司上班。直到播报新闻前夕,方可去化妆,准备上镜。
ntv7《环球透视》主持人杨于羲也有同感。“现在的年轻人,对主播的工作性质有所误解,认为只要化个妆、穿戴亮丽,就可以‘On Air’了。”殊不知,主播要做的不只是穿得漂亮,会念稿而已,他们其实身兼多职,既要做翻译、旁白、也要完成剪接、写稿,甚至还得兼任制作人。
内涵是基本条件
谈及当主播的必备条件,“内涵是成为主播的基本条件。”曾丽萍补充。所谓“内涵”,指的当然不止是自身的涵养,其中还包括了对新闻的认知、掌握、敏锐度、热诚等。陈宝燕对此表示赞同。她接触过许多凭著“我要当主播”的热诚来到电视台的年轻人,尔后却发现自己无法胜任庞大的工作量,或对实事新闻不了解的种种问题,最终选择离开新闻界。
种种错误的认知,让满怀热血的年轻人在发现现实的“事实”时,大受打击。虽说年轻人对新闻的了解程度不够而导致“馅料”不足的情况频频发生,但曾丽萍认为,这不全是学生的责任,“是整个大环境导致他们变成这样。”
从小到大的教育制度,身边家长的态度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促使年轻一辈与政治新闻“无缘”。“我们不能说现今的孩子‘政治冷感’,因为他们的教育内容并不包括‘政治’这一环节。”是的,家长的溺爱,现有的教育制度,以及大环境的种种局限,把孩子塑造成这样的一个“未来栋梁”。先天的“不足”,只能靠后天的勤奋“补拙”,先把自己的“功课”做好,才能在新闻界立足。
机智敏捷应变突发状况
主播不易当,如闯关游戏般,关关难过关关过。杨于羲与陈宝燕从记者到主播、主持人,一路走来,付出了不少心血。
除了主播,陈宝燕还身兼制作人的身份。在写稿与播报新闻以外,她还必须为新闻制作做出决策,可说是责任重大。“虽然不简单,但你可以更加认识自己的国家。”陈宝燕笑说工作虽艰辛,但所见所闻的却不是一般人可以接触到的。
“真的学到很多东西,”陈宝燕坦言在工作上所学到的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5年的记者生涯让她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获益不浅,充实自己。不仅可以知道许多即时新闻,更可以从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动向。
“唯有深入了解新闻内容,才可以出任主播。”杨于羲说道。由于新闻播报是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不容许差错,因此主播必须熟悉整个新闻播报程序、熟悉自己的国家(各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等),方能胜任主播这个职位。
陈宝燕接著说:“有突发状况的时候,必须马上给予反应。”主播工作属于前线工作,每每发生突发状况或是稿件出错时,主播必须懂得随机应变,第一时间给予反应,方才不至于出现“冷场”的情况。
切入核心 拿捏重点
除了主播,主持人的工作原来也不简单。被问及主持人面对的挑战是什么,杨于羲的答案是,“最难和最有趣的地方便是每天都要‘做功课’。”大家应该纳闷,已经脱离学生时代的主持人,为何还要做功课?原来,《环球透视》每天探讨的课题都不一样,因此必须先“做好功课”方能准备这个节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互动问题,可是主持人在上节目之前需要做足的功课。
杨于羲对自己需要“做功课”才可以开工的工作方式感到高兴。她认为,虽然事前需做多重准备,但其中自己也获益不少。“有机会对各个要谈的课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杨于羲而言是最大的收获。她坦言,倘若自己没有做这个节目,就不会有这个机会对这些国内外的课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不会有机会向专家(嘉宾)讨教。
杨于羲也透露,与嘉宾访谈的时间只有10分钟,时间与重点问题的拿捏必须恰到好处,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切入核心,解答问题。因此,在上节目前,杨于羲必须与制作团队开会,大家集思广益方能将节目做好。主播、主持人等前线工作者都需具备各种才能,且要反应敏捷,其中少半分都不行。
顺应时代步伐 重新定义新闻系
“很多新闻系面对的问题是招生不足。”曾丽萍苦笑。现今各大新闻系都面临一样的困境,那便是门市惨淡。在学生们的印象中,新闻系是沉闷的“写作班”,与活泼有趣的广电系相异。相比之下,学生们对广电系更有兴趣。
“有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另外两科较为‘活泼’的科目,因而选择新闻系。”如今学生们或有选择新闻系,但大部分却不是因热爱新闻而选择新闻系。这样的情况让曾丽萍感叹不已。“其实不止我国,国外的新闻系也同样面临同样的问题。”大家都在为新闻系寻找新的出路。
曾丽萍表示,大同韩新学院将对新闻系的课程做出更改,让年轻人重拾对新闻的兴趣。“我们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网络趋势是有目共睹的。”一改学生们眼中“严肃”的“写字班”的形象,大同韩新的新闻系会加入一些新的课程,如:“另类媒体”、“影视制作基础”、“网络新闻学”等课程,借此改变学生们对新闻系的印象。
修改新闻系的课程,除了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并不想塑造一个‘新闻从业员’,我们想塑造有内涵的学生。”曾丽萍认为,一个有素质涵养的学生,无论往后在任何地方工作都能胜任,也能为社会带来贡献。“即使往后他们是在非政府组织工作,也能为有需要的人声援,为他们说话。”新闻课程除了培育学生对新闻有更深入的认知,也培养了学生对周遭事物的敏锐度,让他们能及时给予回应。
借镜国外 更进一步
说起新闻界面临招生问题,曾丽萍也顺提现今大马新闻界的状况。前阵子,我国屡屡登上各大国外报章,引来许多国外的媒体朋友暂驻大马。曾丽萍对某些外国媒体的工作规划表示赞许。“他们虽是24小时紧守岗位,但却有轮班制,”这样的方法才能让所有人在当班的时候保持最佳状态,可以随时迎接突发状况,为大家带来最即时的消息。反观大马媒体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曾丽萍希望大马媒体可以以此借镜,让大马新闻界更上一层楼。
“希望他们可以放多点心思在培训主播/记者。”她也希望各大媒体可以将较多的人力、物力放在培训新闻从业员。重点培训可以让各个新闻从业员可以在面对这些突发状况时,可以独当一面,临危不乱。电视台也可以藉完成培训后的新闻从业员与即时新闻提高本身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