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一些报导指出药剂师的薪金高于医生, 这些是不正确的。”药剂师林建斌表示这个是错误的讯息。药剂师与医生刚步入社会的薪金几乎是一样的,而非人们口中的最高薪资工作。
近年来,政府为了解决药剂师供不应求的问题,放宽条例让更多的学院承办药剂课程,使到药剂学生人数增添不少。冲著“高薪”的旗号,好些学生为了往后的“钱途”而选择了这门科系。国际医药大学讲师麦俊伟表示,药剂工作并不是民众想像的那么简单。
许多学生对药剂的工作有错误的认知,认为药剂师的工作简单,只需呆在零售药房,并在顾客上门时为他们介绍一些合适的药品即可。其实不然,从政府医院、执法单位到私人界,药剂师的工作不仅繁多,且责任重大。
医生与药剂师的课程可说是异中有同。医生的课程虽较为注重与断诊、研究身体构造、病理等,而药剂课程著重的地方则与医生课程相反,以药理、营养、保健等为主要课程。
许多民众都混淆了医生与药剂师的专业,其实断诊是医生的专业,而药剂师才是药物的专家。
“心态很重要。”林建斌与麦俊伟异口同声地说道,学生们往后能否当个好的药剂师的关键在于他们的心态。
坚守对症下药之责
药剂生毕业后必须实习一年,再进行一年的服务。实习期间药剂生通过药剂考试以及实习部门的认可,方可获得药剂师执照。药剂师在院方实习时,一般需要到各个药剂部门学习1至2个月,熟悉各个部门的运作后才可转换到下一个部门。
在获得药剂师执照后,药剂师必须在原本实习的单位服务(Compulsory Service)一年,方可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药剂师。
药剂师的工作时间一般是8至12小时,药剂生要做好长时间工作的准备。药剂师的工作范围广泛,责任也相对的大,尤其在医院工作的药剂师更需要步步为营。临床药剂师、驻院药剂师、库存药剂师等,常常都需与病魔搏斗。他们一般承受著庞大的心理压力,开药时必须小心谨慎以免犯下开错药的后果。每一个决定,每一剂药方都决定著病人的生死。
“外症药剂师拨电话的次数往往还多过医院的接线生”林建斌笑说。药剂师在医院的工作是确保医生开的药物适合该名病患服用。当外症药剂师发现医生开的药物不合适时,便需要拨电与医生再三确认或讨论更改其他药物。另外,驻院药剂师也负责辅助医生,给予医生用药意见以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当然,药剂生们也可选择在私人界发展。除了零售药房之外,药剂师还可在医药制造业工作,一般统称为“药厂”。
摆好心态自主选科
一些家长因认为药剂工作既简单又高薪,因此在孩子选科时,强制孩子念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科系”。另外,一些学生也在对未来毫无头绪的情况下选择了药剂系,为的不过是那一纸专业文凭。
这些种种的选科心态将在未来影响著学生们的工作态度。家长灌输“药剂工作简单”的错误概念可导致孩子在学习期间无法承受药剂繁重的课业,也致使孩子们在步出社会后成为不能承受压力的草莓族。
父母选科将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该科目的厌恶,让学习变成煎熬的噩梦。有些甚至在念了一、二个学期后再转科,这样不仅浪费金钱,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学生本身的自我心态也是一大关键。”学生的心态决定著他们以后会是个怎样的药剂师。现今的医药科技发达,医药界的变化可说是日新月异,学生时期学习的知识在步入社会后已经是“不入流”的东西了。因此,药剂生应抱有积极的心态,常常自我增值,即使在步入社会后也要让自己跟得上医药界的步伐。
“心态应自小培养”虽说大学生们已有思考与判断能力,但导师仍扮演著辅导的角色,辅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道路且纠正他们的心态。
麦俊伟平日在课堂上会与学生分享往日当药剂师的情况,再与学生进行讨论,借此激发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培养良好的处世事态度。
审核毕业生素质
随著提供药剂系的学府日益增添,学生的素质控管也是药剂界的考验。为了应对药剂师供不应求的情况,各大学府开始承办药剂课程,以吸纳更多的人才为药剂界做出贡献。
虽说如今已有马来西亚学术资格检定机构(Malaysian Qualifications Agency)来审核这些学府是否符合教育条规,然而药剂界仍需更全面的系统以统一及审核各大学府的课程及师资,确保药剂生的素质。
林建斌认为“人们对药剂师的信心仍不足。”这是大马药剂界一直以来面对面对的考验。一般给予民众一些建议后,民众的反应是“真的吗?我的医生说…”一般民众会质疑药剂师的建议,认为医生开的药才是正确的。其实,医生的专业在于看诊断诊等,而配药、保健、保存药物等则是药剂师的专业。虽然如此,林建斌认为这种情况已逐渐改善。
医生可更专注治病
另外,马来西亚药剂界争论已久的课题──医药分家也是现今大马药剂界的考验之一。“医药分家后,病人有较大的保障”林建斌说道。
由于药剂师受过专业的训练,对药物有较深的认识,能辨察出医生药方有没有错漏,也能更详细地向病人解释药物的用途,服法及副作用等。病人可在医生断诊后,到药房自行选择预算内的药物牌子又或者听取药剂师的专业辅导,以获得最好的治疗。如此一来,医生也可免去打理药物的时间,能更集中于病人的病情及病理研究。
那些没有药剂师的药行也会受到管制或被取缔,使病人购药时的安全性大大地提高。虽说医药分家可为民众带来莫大的好处,但若没有合适的管理与监督,仍会为民众带来不少弊处。
MQA是什么?
为了统一及监督国立和私立大专的素质,高教部于2007年11月将国家学术鉴定局(LAN)及国立大学品质保证局(Bahagian Jaminan Kualiti)合并,并成立了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此机构评鉴各大专所开办的课程,以确保该课程符合MQA的标准。学生在选择大专时,相信会接触到“Approval”、“Acreditasi Provisional”和“Acreditasi”这些字眼。
Approval:即学术资格鉴定机构的“批准”,这是任何一个课程在正式开办前必须申请的“开课准证“,以便符合MQA的基本标准。没有“Approval”就是“不合法”的课程,学生应小心提防。
Acreditasi Provisional:表示获得MQA的初步“鉴定”,是每个课程获得“Acreditasi”的必经过程。“Acreditasi”则是获得MQA的学术鉴定。这是MQA对课程更加严格的进一步评鉴,除了详细审查由有关大专呈上的书面资料,MQA也派员考察有关大专。拥有“Acreditasi”的课程,表示符合MQA所认可的水平。学生在报读之前可以要求学院出示MQA认证,以确保将来的证书是受国家承认的。
Acreditasi:并不意味已获得其它认证机构的承认,例如公共服务局(JPA)。所以,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可向有关大专及认证机构查询。
新的课程在第一批的学生快要毕业的时候(通常是在最后一学期),MQA就会来检定。如检定成功,就可以得到(Acode)和一张F UL LAccreditation Cert,即课程获得MQA Accredited.
医药分家 独立执业利病人
什么是医药分家?所谓的医药分家是医院、诊所将药房从医疗机构中剥离,使其成为独立经营的实体。医生开出处方后,患者可自行到零售药店购买。
医药分家实质上是根据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把医师执业行为和药师执业行为相分开,使医师和药师不再是利益共同体。这样二者才能真正从病人利益出发各自独立进行执业。
医师对病人进行诊断并开写处方,是医师的执业行为;病人拿著处方到自己方便和信赖的药师那里去取药,是病人的选择权利;药师根据医师对病人的诊断审核处方,调配药品并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是药师的执业行为。医药分家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提高公众卫生透明度的方法。不少从先进与发展中国家已采取医药分家,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台湾、韩国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