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马师就如伯乐一般,摸准马匹的性格和习惯,因材施教,让每一匹马都能发挥所长;骑师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控马匹。
当骑师与马匹在赛马场疾驰,冲破终点的那一刻,作为练马师的林伟杰,内心感到无比自豪。
初出茅庐的林安健是林伟杰的徒弟,近年在赛马会上成绩突飞猛进,于今年升上见习骑师。26岁晋身为见习骑师并不多见,在师傅的训练下,面对一众高手、外国面孔,资历尚浅的林安健却不感压力。
本地骑师入行,一般从马童开始,由基层做起,跟随练马师接受训练;他们需负责在马房打理马匹的生活饮食、护理、医护等等的工作。期间亦为练马师马房里的马匹操练。“国外如纽西兰、澳洲等都有养马场,当地人对马不陌生。反观本地马场不多,骑师、练马师的圈子不大,在马房工作的马童也得经由行内人引荐下,才能入行。”林伟杰分享。
过年过节马场报到
谈到师徒俩如何结识,林安健透露中学毕业后前路茫茫,“因为我很喜欢动物,所以在机缘巧合下遇上了师傅,之后就跟著他一路从马童当上了见习骑师。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能够当上骑师。”
林安健从未接触过马,也不曾看过赛马。从零基础到成为见习骑师,得经受住“地狱式”的训练。
林伟杰笑称,师徒两人几乎每天都见面,逢过年过节也无法休息,每天往马场报到。“为应付每一场赛事,骑师必须每日与马匹相处。练马师必须在一旁看顾马匹及给予骑师适当的提点。”
养马是粗活 照料马匹不容易
清晨,不少人仍在睡梦中,林安健早已开始晨操——骑著马匹踱步、慢跑或快速策骑。
“选清晨时分,是因为空气较为凉爽。”午后,师徒俩便开始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查看马的饮食如何,身上是否有伤、带马匹去游泳等等。
了解马的需要
“当一头扎进马房,骑师、马童必须负责看顾、料理马匹的生活作息等等,要处理马房里的粗活并不容易。”林安健娓娓道来。“这是他的长处,他愿意花心思去了解马。”林伟杰揭开徒弟驯马的奥秘。
他也说,心态对骑师而言非常重要,“如果骑师有办法令马感到开心、舒适,马就自然能发挥。每一只马都有性格,骑师的最高境界是一上马就感觉到马需要什么。”
身为练马师,林伟杰心无旁骛,一心等待著有朝一日能培育出一名出色的骑师及优良马匹。
“阿健已经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著,以后能够频繁地出现在赛马场上,我也希望他能够拥有好运气。”师傅希望徒弟能够在骑师领域中走得更远。
培养自己与马合作
骑马是一项十分消耗体力的运动,林安健在入行前并不太热衷于运动,“除了被迫参与学校运动会外,我基本没什么运动,我甚至是一个‘球类白痴’。”
初出茅庐的见习骑师还没资格进入高手云集的世界级马场,因此林安健必须积累一定的实战经验方可参与世界级赛事。但他认为,要骑出好成绩,最重要是骑师和马匹,以及练马师及骑马之间的沟通。“这运动不是训练自己很好很好就能赢,最主要是马,怎样跟马合作。”
“其实很多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骑师或练马师会著迷,其实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我们的感受。”师徒俩坦言,骑马是一项特别有魅力的运动。
骑师越轻马跑得越轻快。个子细小的林安健,站在重逾千磅的“庞然大物”旁,更显瘦小。“学骑马包括学摔,每项运动都有风险。骑师坠马,人马都会受伤。身为练马师,我不希望悲剧发生。”
林伟杰说得轻描淡写,然而一旦马匹失蹄,骑师坠马,轻则受伤,重则丧命。
享受训练后的成就
将一匹马训练成骁勇善战的马,是练马师的目的。在赛场上,经常能见林伟杰举起望远镜,由头看到脚,重视之程度显露于举手投足间。他说:“一匹新马及骑师,通过训练,不断成熟,在赛场上取得名次,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林伟杰在雪兰莪赛马公会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马房,他在这里养了超过30匹赛级马。很多马主都把自己的赛马寄养在他的马房里。他坦言,之所以以练马师为业,主要是为了自己能骑马,也能就近照顾心爱的马匹。
对待马,惜马人林伟杰会琢磨它们的性格。“和人一样,有的很努力,一上场就尽全力;有的比较懒,要用鞭子打一下;有的很有个性。”
眼见师徒两人在马房,随手拽住一匹马,摸一摸头,马儿就凑上前来,亲昵地以脸贴脸,“我们特别爱抚摸马,别人觉得很脏,哈哈。”
如果没有林伟杰的提拔及给予机会,林安健会不会只是个平凡的年轻人?“你觉得自己为什么适合做骑师?”记者问。林安健打趣回应:“因为我矮!”自嘲式的幽默,让人不禁一笑。不过,他随即认真地说:“每天最开心的时光都是在马背上。只要我和师傅一聊起马,就停不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