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9月Taipei Art Photo的花博展馆,你很难不为这样的摄影作品停下脚步。一幅幅与人身等高的巨型肖像,主角是流浪狗。它们患了癞痢般的皮肤病,将被安乐死,照片中狗的眼神有濒死前的庄严与哀戚,甚至流下眼泪,令人难以逼视。
这是近年颇受摄影圈瞩目,新锐摄影家杜韵飞创作的《生殇相》,被摄影界视为是用当代语言诠释古典肖像的精彩作品。
38岁,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摄影系毕业的杜韵飞,为这个创作耗时3年、按下五万多次快门,最后仅挑8张照片,2年前在媒体报导后,引发公众对流浪狗与动物权议题关注。
杜韵飞是TaipeiArtPhoto摄影博览会邀约的五十多位参展艺术家之一。今年首次举办的Taipei Art Photo,以摄影博览会的概念,作为推介摄影作品收藏的平台已经有5年。
影展带动全民共鸣
摄影博览会的历史可追溯至1997年的Paris Photo,这是全世界首次将摄影从艺术博览会独立出来的重量级摄影博览会。与法国另一个驰名国际的亚尔摄影节性质不同,Paris Photo除了作品交流外,更强调艺廊交易平台的市场机制。
Paris Photo发展至今已超过20个国家、135个艺廊参与,每年吸引5万参观人次,成功带动欧洲的艺术摄影市场,也让世界其他重要城市如纽约、伦敦等起而效之。
片片纪实 张张典藏
2008年的Beijing Photo参照Paris Photo模式,为亚洲的摄影博览会热潮拉开序幕。而后首尔、新加坡、东京等亚洲大城市争相举办,台北新苑艺廊负责人张学孔嗅到市场可能性,2009年举办第一届PhotoTaipei。
当时策展人王俊杰,邀集欧美、澳、中、日等国内外32家艺廊参与,台湾摄影爱好者有机会目睹日本摄影如家如森山大道和荒木经惟的真品。而台湾摄影大家如庄灵、郭英声,中生代沈昭良、周庆辉等人的作品亦齐聚会场。第一届Photo Taipei吸引了4、5000参观人次,在摄影圈蔚为话题。
限量影集册册经典
Photo Taipei将属于新媒体的影像艺术也囊括进来,之后以摄影为主题的博览会就开始进入台湾视野。
邱奕坚说,位在国际交流的Taiwan Photo,每年必定邀请国际重量级摄影家参展,例如2013年有美国知名人体摄影家Jock Struges、日本地景摄影家广川太士,总计共有来自15个国家,60位艺术家的作品,亚洲约占一半。
“我们的策略是循序渐进,先把国外的名家作品引介来台,建立起藏家对摄影收藏的接受度,再慢慢引导到投资国内有潜力的创作者。”邱奕坚坦承,以收藏来说,目前国内摄影收藏市场除了对历史性的老照片有兴趣之外,就以日本摄影家的作品较受青睐。
1839艺廊对于合作的台湾艺术家,也采取先到国外参展,再介绍给国内观众的策略。例如以《槟榔西施》、《邓工计划》系列大获好评的陈敬宝,就因获得日本东川町海外作家奖(Higashikawa Awards)的肯定,作品已被日本东京工艺大学典藏。
2013年9月,全会华独立举办第一届Taipei Art Photo,则有不同的思考。“摄影不只是艺术,它也是文创产业的一环,从艺术行政、拍卖、表框到摄影出版,可以串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2013年TaipeiArtPhoto会场上,展出的摄影集以及限量手工书的反应都不错。1981年因拍摄美国总统雷根遇刺画面而名噪一时的巴西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历时8年,超过30次旅程,被喻为“献给地球的情书”摄影集《Genesis创世纪》,全球限量2500套。
创作者加分平台
摄影博览会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将艺术行政、拍卖的专业机制带进摄影圈。以杜韵飞为例,2012年即因忙于处理展览、演讲邀约,几乎没有时间创作。他表示,艺廊除了协助推介作品,若也能代为处理参展、交易等细琐的行政事务,“佣金抽一半我都觉得合理。”由于参加TaipeiArtPhoto被荷兰艺廊负责人Pervander Horst发掘,杜韵飞的《生殇相》系列获邀参加11月底的荷兰艺术博览会,因而接触到国外藏家。
另一位新生代摄影家杨哲一,也相当认同艺术行政对创作者的协助,他认为专业艺廊可以提供定位建议,对创作者具有加分作用。32岁的杨哲一,目前为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博士生。
2006年开始以台商赴中国投资的矿场为主题,花了3年创作出《山水》系列。他的新地景摄影(New Landscape)风格,以社会学角度检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地景的影响,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全球化浪潮是否加剧贫富不均等皆有思考辩证,让他在中国、台湾摄影圈炙手可热,作品已被台湾、中国和日本美术馆典藏。
探收藏市场水温
由于台湾摄影收藏的观念尚未普及,博览会只能说是初探市场反应。
近5年来台北有8场摄影博览会,每场交易金额约在400至500万新台币(约40至50万令吉)之间;平均一张作品价格在2至5万新台币(约2000至5000令吉),超过10万新台币(约1万令吉)的买气不旺,和油画一张动辄百万新台币的行情相距尚远。
交易金融不大,确实影响艺廊的参展意愿。Photo Taipei办了4届,2013年即因招商遇到瓶颈而暂停举办。细究摄影收藏尚未创造出市场规模的原因很多,从外在经济环境、鉴赏力、心理认知等都有,但主要原因还是买家对作品的“版次”有所疑虑。
邱奕坚指出,一般人多认为摄影是复制品,其实这观念是错误的。摄影和版画、录像、雕塑一样是“复数原作”的特性,使得摄影作品一般有2到3种尺寸,目前版数大多在20件之内。他提醒艺术家需谨慎控制版数,才能让藏家减低疑虑。
另一个心理门槛是,拿相机拍照已是全民运动,摄影作品的价值与艺术性要如何界定?由谁来定价?“这关系到摄影教育的缺乏,因为一般人对摄影历史与发展脉络不熟悉,自然无法辨别作品的好坏。”知名摄影策展人张美陵指出。
张美陵认为,台湾不乏具备摄影技术与暗房的私人工作坊,但坊间的摄影教学,多缺乏系统性的摄影史及摄影理论专业知识,也影响到台湾艺术家的创作思考。“摄影已是一门独立艺术,有其一套知识体系,”张美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