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水灾可否不再来?系列2
在理大教导气候学和水灾灾害管理的陈艺荣,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目前乔治市很多排水系统,依然依赖开放式排水沟。他感叹,尽管水利灌溉局已拟定一份环境友善排水指南(MSMA),但承包商并未遵守,因为这太复杂和昂贵。
“槟城肯定需要符合生态及永续性的城市排水系统,理科大学工程系分院就是采用这种排水系统建成的。”
他解释,这包括雨水可流入地底后慢慢流入河流,让河流有充足的时间排出多余的雨水,雨水也经事先过滤,以提高水质。
他分析,发生水灾的肇因,基本上可归类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季候风、低洼地、气候变迁和涨潮。
他说,马来西亚会迎来季候风和季节性大雨,槟城也会经历潮湿的赤道气候,即在季候风时出现暴风雨和强降雨,因此时常受到水灾的影响。
“槟城永远不会免于水灾,就如苏丹共和国永远不会免于干旱。这就是我们气候的本质。”
无论如何,他表示,槟州最近发生数十年来其中最严重的水灾,很大可能是基于气候变迁。
陈艺荣说,槟城有许多低洼地和大部分填海地都很靠近海平面,也导致槟城容易发生水灾。
“乔治市很多地段都是平地,地势只比海平面高出1至2公尺。除非人口和发展从低洼地和海岸移走,否则槟城永远不会免于水灾。一旦大雨遇上涨潮时,低洼地就会水灾。”
涨潮雨水倒流
“很多水灾黑区都是位于河口或两三条河流的交汇处,如P.南利路,因此易于发生水灾。”
掌管槟州治水事务的行政议员再里尔补充,槟岛易受海水水位影响,一天有2次涨潮,雨水在涨潮时无法排出海而出现倒流,就会发生水灾。
他说,在过去5至10年,降雨量已改变,大雨量在更短时间内降下,导致现有的排水系统因容量不足而负荷不来。
民众乱丢垃圾 打乱治水
掌管槟州治水事务的行政议员再里尔说,政府会尽本身责任,提升治水的基本设施,但民众也要扮演好角色,勿在排水系统内外乱丢垃圾和设立非法结构。
他说,槟州有很多非法结构设立在河流或沟渠上,会阻挡工作人员进行清理和保养工作。
他表示,非法结构也没有适当的水管或排污系统,结果有些污水和垃圾就直接被丢进河里。
“当我们要拆除非法结构时,却有人示威及把事情闹大。”
陈艺荣表示,槟城很多河流都很狭窄,因为很多旧建筑物建得非常靠近河岸,而有些直接在河岸上建立的建筑物或其他结构也限制了河流的流向。
他补充,洪氾区(河流两岸易受水灾淹没的地方)也过度发展,住宅区缺乏绿地和渗透性表面,也导致水灾易发生。
此外,再里尔遗憾,尽管进行了不少教育工作,但垃圾问题仍未改善,仍有许多从住家、农业,工业的垃圾丢进排水系统。
他说,垃圾也会导致潜水泵(submersible pump)阻塞而影响其操作,进一步导致水灾更易发生,结果现在需换成价格更贵的螺杆泵(screw pump),因这有更高的容量,也能更好的处理垃圾。
“我们不能每天清理。即使被逼每天清理,也是用人民的钱买单。民众可决定,他们要成为解决方案的一份子,还是问题的一份子?”
陈艺荣也遗憾, 公民意识低落,把沟渠及河流当成“垃圾堆”而造成阻塞,但他也批评,政府的执法工作做得不足。
城市化山坡开发 径流增10倍
陈艺荣表示,槟州的山坡开发和城市发展,无疑是导致闪电水灾发生的原因之一。
他说, 根据他们的研究显示,当人类把森林转换成开放空间(如伐木区、建筑区或开放农业区),基于土壤侵蚀而冲入河流的沉积物会增加至少100倍。
他表示,山坡开发将导致山泥曝露在外,在受到雨水冲洗后就会让沉积物流入河里,结果导致河流变浅,排水能力下降,而引发水灾。
他进一步解释, 人类在城市化时,已大幅度地改变当地面貌,即从原有的大自然(吸水性和蓄水)的表面如森林,换成城市(不透水且不吸水)的表面如混凝土和洋灰等。
“研究显示,如果我们把森林换成城市,径流(runoff)将增加至少10倍(森林的平均径流约占总雨量的10至20%,而城市80至90%),使到河流无法应付大量流入的径流,这让雨水流去周遭土地引发水灾。”
森林有根系吸收
他说,这就是吉隆坡和其他大型城市总会在大雨时发生闪电水灾的原因,而尽管附近的森林或农地有类似雨量,却没有发生水灾。
他解释,因为森林地区有根系吸收,地面渗透和雨水土壤储存等自然功能,通常雨水在降雨后需要一到两个小时才会流到河流,让河流有足够的时间排出多余的水,因此不会发生水灾。
“至于缺乏农地和树木的城市区,雨水可能在数分钟内就涌入河流,导致河流没有足够的时间排走多余的水,就会引发闪电水灾。”
他表示,槟城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州属,从80年代开始,已有超过80%地区是城市或建成区,因此城市化和山坡发展是造成水灾发生的原因是不奇怪的。
“有关当局仍无法解决这种水灾,因为不论是前朝或现任政府,发展往往被优先考虑,也比预防和维护工作进行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