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永平(Yong Peng),今人只知华裔以福州籍居多,故有个称号“小福州”,甚至让人错觉福州人开发永平,即连1935年亦有中文报称“闻开辟该港者为吾侨之福州籍人”,殊不知在19世纪柔佛港主年代,柔佛境内上百条港绝多数由潮州华民开发,包括永平。
永平是马来半岛少数先有中文后有马来文的地名。老家在永平的廖朝骥博士,对永平之得名百思不解,如果永平代表著“永远平安”(英殖民宣传短片亦意译为Everlasting Peace),廖朝骥觉得何不直截了当用“永安”?据他告知,2015年调研到中国广东汕头,注意到一条主干道就叫“永平路”,曾经还有一家著名餐馆“永平酒楼”,他不禁好奇当初来开垦的潮州华民,会不会以原乡的地标街道为永平命名?
此说颇有联想力,然而经过一番查证,汕头“永平路”、“永平酒楼”虽有百年历史,但2019年《汕头特区晚报》提及汕头路名的由来称,永平路得名来自该地段的永平酒楼,后来成为永平路1号的永平酒楼是一座四层楼建筑物,建于1922年,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汕头可算得上是地标性建筑物,所以隔年在辟路时便以此建筑物作路名。
显见,汕头永平路是1923年得名,而此时柔佛永平已是有点名气的埠镇。廖朝骥提及永平有一条安平路(Jalan Ann Peng),而正巧汕头亦同样有一条安平路,不过同样迟至1926年始铺筑。好了,何以当初来永平开发的潮州人会选用“永平”这个地名呢?兴许这样说呗,潮州有句俗语“平安当大赚”,原来潮州人最重人身平安、健康,汕头老街名可以体现潮州人的这种传统思想,所以带“平”字或带“安”字的街路名特多,“永”字带头的街路名亦不在少数。
有趣的是,1924年英殖民官员J.V. Cowgill胪列的柔佛地名港名,除了永平港(Yong Peng Kang)与永平新港(Kangkar Baru),亦记录了如永泰港、永顺利港、永丰隆等地名称谓。如此说来,“永平”两字或是源自马来半岛潮州先民的一种原乡情怀?
根据1959年永平记者黄敬修,有一名1895年南来的潮州华民胡亚辇,在回忆中记述1895年4月30日妈祖诞,此地始被命名为“永平港”,取自复兴以来40年间,即自1855年来平安无恙,希望永远如此故名。然而,老家亦为永平的许育华告知,巫许阿鲁1887年同时受封“永平港”,以及离永平七英里的“新港”两港港主,当时港契(Surat Sungai)上已注明为永平港。换言之,在1887年甚至更早以前“永平港”已然存在。
不少人认定永平开港人为巫许阿鲁(Boo Koh Ah Loh),又名巫许六鲁(Boo Koh Lak Loo),广东潮州饶平人。但1941年金秋(黄敬修)“永平简史”一文却认为是许蚬,不过此说仅为其一家之言,难以证实。胡亚辇曾回忆永平的一段开埠史,提到开埠始自第一任港主许亚矮,继任者为许亚矮亲属许亚鲁。2022年Koh Yok Hwa(许育华)Yong Peng Pekan Sejahtera Berkekalan亦采用此说。根据许育华告知,经多方查证巫许六鲁在潮州乡下的名字原为巫许敦至。
黄敬修提及的许蚬,很可能与许亚矮就是同一人?综合胡亚辇、许育华之说,1847年许亚矮(Boo Koh Ah Ooi)来到和盛港种植甘蜜、胡椒,但不甚成功,1848年许亚矮离开和盛港到下游的今Jalan Ah Looh(阿鲁路)之处再种植甘蜜、胡椒,迁移不久因人口死亡率激增,结果中止一段时期,而后许亚矮到新加坡,请巫许阿鲁来永平接手。直至巫许阿鲁前来,冒烟瘴冲虎乱披荆斩棘,进行大规模开发始平安度过,Jalan Ah Looh即为纪念永平开发人巫许阿鲁的功绩。
源自永平的资深律师郑光明(Roger Tan),2007年在英文《海峡时报》撰文称,约莫1800年,流经永平的Sungai Bekok(彼咯河,昔称吗咯河)河畔仅有五家马来人聚居,由于当地长有很多Bertam树,故称之Sri Bertam。至今,永平有一间Sri Bertam国民中学,以及邻近还有一条 Bertam路,算是纪念这个最早的永平地名。
根据胡亚辇,永平原名武吉港脚,未有永平港先有和盛港,也即俗称的马九港或马口港,1924年Cowgill记载广东人以粤语称之和盛港(Woh Shing Kong),而潮州人则称之“吗咬港”(Ma Kau Kang)。原来,广东人梅洪杰(俗称梅老三)在永平拉美士路四英里,彼咯河旁开拓和盛港,种植甘蜜、胡椒。1884年梅老三受封港主,据称最旺盛时有数千华工。
1959年英殖民永平地图仍有标明Makaukang的存在。梅老三孙子梅德昌的一篇回忆记述当年的一件趣事:“有一次有位外乡人至此处问马九港(Ma Kau Kang)何去。正好问及我祖。我祖带笑引路及至监狱时,说这里便是,吩咐下人收押,隔天释放(称广府人为马九人是—种侮辱之言)。”
缘何永平的福州华民人口后来居上超越潮州人?黄敬修1941年有此一说,20世纪初马来亚大事种植橡胶,永平潮州人对此不甚注意,当时种植胶树不及百英亩,一片肥沃土地遂为福建人注目,尤以福州属十邑同乡为最,福州人李立钿、许桂红率先来到永平,并与英殖民官员签下种胶条约,包括允准福州人在永平10英里范围内自由择地垦荒种胶,此后一批福州人从马六甲迁至永平,由1917年至1934年先后种植约五万亩胶园,人口最高峰时达一万之众。
1935年刘焕然《英属马来亚概览》提及,永平港跨马咯河两岸,店铺约有50间,附近多树胶园,除汽车已四通八达,尚可与峇株巴辖通行汽船,全市只有一间客栈,名永生栈。原来,永平胶园之多,当年达四五万亩,尤其1940年代前后,永平最大的胶园为Yong Peng Estate(一万亩),接著为新成和园(2000多亩)、联合园(800多亩)、南利园(700多亩)、益干园(500多亩),1920年代种胶树至盛时期,据称永平华民平均每人有五亩胶地云云。
许云樵先生1961年《柔佛的港主制度》,把永平港与永平新港的港主写成“巫鲁许”,看似把巫许阿鲁的名字搞错了。“巫许”是双姓,不是复姓,根据2007年广州《羊城晚报》,原来在潮州饶平县坪溪境内的上社、岭头两个村子,3000多村民以“巫许”为姓氏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巫许”先祖是许大安,从小由姑父母巫氏家养育,而后许大安繁衍子孙,时刻不忘姑父母之恩,由其子开始传承“巫许”姓并存。如今,大多“巫许”子弟都恢复许姓,如许育华告知他们家原来也是“巫许”姓,但也有“巫许”子弟继续沿用如新加坡DJ巫许玛莉。
在柔佛大事开港拓荒的年代,至少出现了四个“巫许”港名,包括振林山的巫许前港、巫许后港,以及麻坡地区的老巫许港、新巫许港,此外除了永平港港主巫许阿鲁,还有永顺利港、巴力安宁(Parit Yaani)港主也是巫许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