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和谎言是人们经常讨论的问题,有时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去讨论。在教育中,老师、父母都期盼孩子能绝对地诚实。但人要能诚实,是需要条件的。
大约三周前有一则热不起来的新闻报道,有老师揭露自己为了达到关键绩效指标(KPI),而在学校的评估报告中造假,让学生的评估报告看起来更漂亮。劝诫学生要诚实的老师承认自己说了谎,这反映了勇气。
我们的教育部长不否认老师在学生的评估报告中造假的可能性,但他认为有没有造假是相当主观的事,因为毕竟老师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评分的,而且不同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同一个表现,看法也很可能不一样。比如,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发言,有的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经常离题,有的老师却认为这个学生说的话很不一样、很有创意。
教育部长似乎是在对那些认为自己造假的老师说,其实你未必是造假,只是你的评估未必和别的老师一样而已,因为每个人的评估其实都有主观的成分。
如果教育部长不是在给这些老师安慰,表现出他的大量和体谅的话,就是他真的不明白、也体会不到这些老师在说什么。这些老师是说,因为KPI,他们有压力。因为如果KPI不达标,自己会有麻烦,比如需要解释、需要写报告或者会被处分。
要怎样不让自己陷入KPI不达标的困境呢?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改善学生的能力、表现,第二种方法就是造假。但是,要改善学生的能力是很难的,有些学生不行就是不行,或者,即使能改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事,因此最快速、方便的方法,却也是最无奈的方法,就是造假。
所以,老师的意思是,学生的“不行”是很明显的,他们真的不行,但如果在报告中我说他们不行,我的KPI就会有麻烦,因为上头会不接受,但是短时间内我又改变不了学生,那我就只好造假,不是像教育部长所说的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说的是“过关”或“不过关”的学生,教育部长说的是都过关,但“好”还是“没那么好”的学生。
老师因为KPI的压力,教育部长似乎感受不到。老师要表达的,教育部长也似乎捉不到。相反的,教育部长却晓以大义,不忘提醒老师说,教师最重要的是诚实和诚信。我相信这一句会让那些揭露的老师感觉到被射了一箭,我揭露是希望你了解我的问题或者我的困境、我的压力,但你却似乎暗示我是不诚实的、我是缺乏诚信的。
要求老师诚实和有诚信,的确是没有错的,教育部挑选师训学员、聘请老师当然都会要诚实和有诚信的人。但来到了教育界,在教育部之下工作,教育部长听到了老师们说他们不得不因为KPI的压力而在报告中造假,就有责任去提供老师们能够保持诚实和有诚信的工作条件,就像教育部有责任去营造工作环境去让满怀教育热诚的年轻人工作了三十年后还是热诚依旧一样。热诚在内心燃烧,可是如果外在环境太冷,火焰也会变得微弱,不是吗?老师经常抱怨教书的热诚和精力都被文书工作给拖垮,教育部有责任去减少文书工作的负担,保护老师的教书热诚。同样的道理,现在老师勇敢地说出自己因为KPI有压力,不能不造假,那么教育部长也有责任去想一想该怎么做以便不让老师的诚实和诚信给典当掉,而不是简单地提醒老师们要诚实和有诚信。
华盛顿砍了爸爸心爱的樱桃树,他向爸爸承认自己的错误,爸爸没有责怪他,华盛顿的诚实才没有被破坏掉,不是吗?刚入学的孩子都爱提问,但由于一次次课室的环境、气氛不容许他们不断地发问,久而久之他们就减少提问,甚至是不再问问题,不是吗?与其提醒孩子保持当初的爱发问,老师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营造课室的环境和气氛让孩子们继续乐于发问?教育部长理应很明白这些道理,他应该听懂老师的话,想想如何让老师们不因为KPI而不诚实,这是他的责任,因为他是教育部长。
单凭提醒老师们要诚实和有诚信是没有用的,因为一个人的诚实,也需因缘具足才办得到。让老师们相信老实地做了评估报告而不会KPI不达标,或者即使不达标也不会有麻烦,老师没有压力,谁还会造假?谁愿意被人说不诚实、没有诚信?所以,这不是主观客观的问题,是环境逼人必须造假的问题,而这“环境”之改善,唯有教育部长可能办到,老师诚实的外在条件,唯有教育部长能带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