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走一趟登嘉楼发现,从来不懂马来半岛也有铁矿。其实,铁矿又岂止在登嘉楼,至高峰时期马来半岛有26座铁矿,其中12座在霹雳,但论及铁藏量之丰,却是首推登嘉楼龙运铁山,然后为柔佛峇株巴辖铁山。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就开始在马来亚经营铁矿业,1921年先在柔佛铁山开采(日本人称之东山),通过峇株巴辖河运出铁砂;1928年又在登嘉楼甘马挽Machang Satahun开采铁矿(日本人称之太阳山或Taiyo),自建铁路五英里运载铁砂至甘马挽河岸;1930年复在龙运铁山开采(日本人称之元山),并自建铁路21英里直达龙运港口附近。
奇妙吧,日本为啥千迢水远到南洋开矿?1933年日本人松村金助《太平洋战争前南海》,一语道破日本人的军事野心:“日本军事最大弱点是缺乏战争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当然是铁矿石)......日本每年需要约250万吨铁矿石,而日本产量仅占10%,南海是日本最重要的原矿来源......柔佛王国及马来半岛东海岸登嘉楼王国,实际上为日本供应了40%的铁矿石。”
然而,1937年华工抗议日本侵略中国,拒再为日本开采军火原料的铁砂,集体撤离本地日本人开采的铁矿,造成所有日本人铁矿几乎瘫痪,留下铁血男儿的一页壮怀激烈。
东南亚最大的铁矿:龙运铁山
龙运铁山,最前称作Bukit Batu Besi(铁石山),1931年始改成Bukit Besi至今,而“铁山”正是Bukit Besi的直译,英殖民则称之The Iron Hill。龙运铁山不仅是东南亚最大的铁矿,在世界铁矿中也赫赫有名,根据严青萍1942年《南洋经济地理》,龙运铁矿藏量高达4000万至一亿吨。
柔佛峇株巴辖铁山原称Bukit Medan,松村金助记之“布基美丹”,严青萍记之“武吉眉登”,刘焕然1935年《马来亚概览》记之“武吉美谈”,但华民因为铁矿之故直称“铁山”,所以马来半岛有两个中文地名叫铁山。日侵时期,Bukit Medan又改名Sri Medan至今,郁树锟1951年《南洋年鉴》则记之“士里美旦”。
铁矿石的含铁量,即所谓品质是最根本的因素,中国满洲铁矿石平均含铁量30%至40%,但是柔佛和龙运的铁矿石含铁量皆达63%,尤其柔佛铁山最佳品质的含铁量可达70%。二战前,英属马来亚每年输往日本一百多万吨铁砂。
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日本绘制的马来亚地图,标明日本在马来半岛的11座矿业,包括日本矿业株式会社开采的龙运铁山,以及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开采的柔佛铁山及甘马挽铁矿。石原产业前身为南洋矿物,由石原广一郎创设,日本矿业前身则为久原矿业,由地质学家久原房之助创设,1916年久原到龙运勘察并发现马来半岛最大的铁矿。
矿工以华工为主
日本在本地开采的铁矿,矿工虽有马来人和印裔,但仍以华工为主。当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引爆了中国八年抗战,南洋华侨义愤填膺,反日浪潮如野火燎原不可收拾,不少日本人铁矿的机器被焚毁,1937年柔佛居銮加亨(Kahang)铁矿226华工、峇株巴辖铁山2000华工率先集体离职,1938年龙运铁山3000华工连同家属合共5000人撤离矿场。
龙运华工以山东人及浙江温州人最多,约莫都在1000左右,然后是广东人700、福建人500,广西人、客家人等。大批华工撤离之后,唯有四处招募印工,反而变成印工居多,马来工次之。太平洋战争前夕,英殖民冻结日本产业,遣散所有矿工。当矿工纷纷离开,龙运铁山即成死镇,甚至可听闻远处的虎啸云云。
说起来,日本铁矿提供的工资及福利皆不错,华工为民族大义牺牲生计,此番豪举尽显铁血男儿本色。1938年3月,甘马挽铁矿包工头林接文,运输包工头傅金荣、章干宝,以及龙运铁山包工头常天绪等20人,纷纷在报上刊登启事,宣告与日本人铁矿山断绝关系,并同所辖工人离山。还有一名陈亚芬女士,劝台湾丈夫黄亚玉离开,其夫不肯,陈亚芬毅然离婚断绝关系。
龙运铁山在战后,每年生产量一度高达200万吨,仍然成了日本战后工业复兴的重要铁砂供应。1971年龙运铁山关闭,2014年中国集团CAA资源公司曾来开采这座“休眠”的铁矿,2021年10月龙运铁山博物馆落成开放,保留铁矿遗迹、铁砂仓库等颇值一看。
峇株巴辖铁山是日本人最早开发的铁矿之一,当年有两千多华工及家眷,热心华工创办了彰德学校,但在日侵后停办。紧急状态时期,1950年组建铁山新村,正名Kampung Baru Sri Medan,村民仍以闽南话俗称为Ti-sua(铁山),而新设的铁山中华学校则取代了彰德学校。峇株巴辖铁山1970年代停采,当年开采的铁矿形成湖泊,变身为Taman Botanic Johor(柔佛植物公园),龙运铁矿则华丽变身为Tasik Puteri Bukit Besi(铁山公主湖)。
除了这两座铁山,其实吉隆坡新街场还有一座Bukit Besi。新街场原是马来半岛最大锡矿区之一,为什么马来地名会叫Sungai Besi(铁河)?据传最早住新街场的马来人,在河里发现锡米却误以为铁,便称之铁河,实则应称为锡河才对。没有铁矿的新街场铁山,在1950年英殖民地图里,仍称作Bukit Sungai Besi(铁河山),现为吉隆坡爬山友的好去处。
设想一下,日本人从马来半岛开采的铁砂,制造了多少火药、枪械、大炮或战舰?这些火炮或早已毁于中国战场,战舰亦多沉没于太平洋底部。如今,日本人开矿的痕迹几也了无踪影,似乎这一页惨痛的历史都被所有人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