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香港可立小学传出常识课扭曲中史之嫌,有教师向学生指鸦片战争乃英人阻止中国人吸食鸦片遂而起。此事一出,港教育局随即介入,同时也引燃又一波“黄丝”和“蓝丝”争战,触发历史表述与政治正确的论战。
污名化左翼运动未停
对于教师扭曲鸦片战争的史实固然不可容忍,但在政治正确面前,许多的历史扭曲也可以成为正统。我国官方史观的表述中,亦有不少亟需予以修正的观念,惟这些观念碍于政治正确钳制。以马来亚共产党和左翼运动的历史定位为例,我国政府始终跳不出冷战时期反共论述的框架,即便苏联的赤色帝国已瓦解将近三十年,红色中国也变为亚太地区的资本主义龙头。不得不说,官方史观已脱离时代需求,可仍起著合理化当权者的效用,让政治操作具有历史支配的正当性。
为何放不下污名化左翼运动的执意?原因之一是族群政治的思考。不论当今各家朝野政党,他们的多元论述在面对上个世纪的左翼运动均相形落后。在反殖民热潮席卷东南亚的1947年,有左倾色彩的泛马来亚联合行动委员会发布的《人民宪章》中,建议“马来人”应该是公民的国籍认同,政府让表示效忠者获得公民身份,当然亦有其他保障马来社会的建议条款列于其中,整体算是“中规中矩”的论述。
这份由左翼阵营草拟的宪法建议书,在当时是充满反抗殖民斗争与建构国族认同的精神,问题是左翼的表态与当权者的意识形态对冲,进而压抑一些历史真相的曝露。其一是政治计算的需要,倘若国人晓得左翼势力比当权者来得前卫,这对联盟维持政权是何等威胁?
马来亚共产党在1948年转为武斗路线,接著马来亚进入战争状态,这段过往确实为国人留下非常深刻的惨痛回忆,惟读史得须多方思考,若坚以悲惨史观解读马共暴乱,在脑里也只有留存狭隘的世界观。著名史学家谢文庆于《马来西亚:建国史话》(Malaysia:The Making ofNation)就指出,马共发动的武装暴动,对马来亚走向自治独立其实是起著催化的作用,使英政府认清马来半岛要求自决的决心,对东姑代表团在伦敦谈判的进展有加持之效。
可惜马共的历史贡献一直不被官方所纳,当权的联盟/国阵垄断胜果,让党国长期执政具有正当性。因此,当权者至今仍不忘打压左翼声音,其实是掩饰自身不足和概念落后之为。
历史服膺于国家机器
1969年513暴动是除左翼运动外另一历史禁忌,因为官方针对此事的诠释不完善,导致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诠释。例如社运学者柯嘉逊在《513解密文件》中道出冲突起自巫统少壮派夺权时,为转移视线而触发的结果,学者黄进发依据选举结果解析,513暴动乃巫基在野党在第三届联邦(马来半岛)选举中斩下10.03%选票的诱因,巫统为保证执政优势不惜以华裔威胁论作为政变借口。不管如何,除官方史观,对于513发生的责任无不指向当权者一方。
因此,513暴乱的讨论能引申许多诠释,而这些诠释都在说明马来西亚面对的问题。对于学术界,不管是政治学、社会学或历史学,追溯真相是学者们分内所在。对一般国人来说,历史的是非对错已不再重要,我们应先承认513是一场过去的历史悲剧,然后透过理性论证寻求共识,反思当下并探究解困之道,这种对话相较一场选战厮杀来得更有意义。
当权者为了塑造族群分化的格局,将这段历史继续型塑为禁忌,且不愿在513暴动施以更多申论空间,市井小民便因政治正确的笼罩,遭到刻意分化,社会分歧的烈度始终凌驾在复合进度之上,唯一受惠的是把持叙事主导权的当权者。
历史在政治面前变得尤为卑微,由始至终担当政治正确下的马前卒,以及服膺于国家机器下的论述,由当权者界定历史的是非对错。只要有者违逆官方史观就是政治不正确,当权者便可动用法律加以侍候。但是当权者压制人们对历史的解读,其结果将使国人对现有体制更缺信任感,国家认同也更薄弱,整个社会陷入离心离德、杂乱不堪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