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文化的形成可追溯至十六世纪的土耳其,咖啡馆除了是传统社交场所,也是艺术文化集散地。后来,咖啡馆在西方国家越受落,美国西雅图、法国和意大利的咖啡馆更是数以百计,普遍存在。在他们看来,咖啡馆就像自己的家,尤其法国人最爱长时间泡在咖啡馆里。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买了一杯咖啡,就一整个下午都呆在咖啡馆内,或看书,或创作,或闲聊。
咖啡文化在历经几百年的演变之后,人们开始讲究咖啡豆的品质,冲泡咖啡的技巧等等,喝咖啡成了一门学问,成了一种格调、一种时尚、一种品位。
近年来,意式咖啡馆或精品咖啡走进了马来西亚,先是在吉隆坡大量地涌现,后来又在槟城和怡保“遍地开花”。槟城在获得世遗的头衔之后,不懂由谁开始将咖啡馆的文化发扬光大,泡咖啡馆也顿时形成了一股潮流。眼看咖啡馆是个大好商机,一些对咖啡一知半解的人儿也来分一枚羹,崛起了一大堆虚有其表的咖啡馆。
味道大同小异
许多咖啡馆都把门面装饰得五花八门,以各种莫名其妙的主题来吸引群众的眼球。同时,在咖啡拉花或装饰上稍微加点噱头,人们便蜂拥而至,盲从潮流。可他们并不知,很多咖啡馆的咖啡乃是出自于同一家厂商,实际自身烘培咖啡的咖啡馆屈指可数,所以味道大致上大同小异。
当然,我个人并不排斥主题咖啡馆,也不一定要自身烘培咖啡,有特色的咖啡馆固然可以赢得商机,然而最起码必须对所呈现的咖啡和美食负起责任!
一些咖啡馆,咖啡泡得不怎么样,连食品的素质也差强人意。食物味道不好,选择上也千篇一律,要么意大利面,要么三明治。然后靠虚有的包装,将食物装饰得特别精致,或发明特别的吃法,或用奇形怪状的餐具来增添食物和饮料的“美感”,继而抬高食品和饮料价格。
应重视餐饮品质
一般在槟城消费,一杯咖啡加食物都至少20令吉以上,我们是否更应该重视其品质呢?结果,一些咖啡馆经不起强烈的竞争,自身又对咖啡又没深入的研究,雁默先烹,终究逃离不了关闭的厄运。近期在槟城咖啡馆开了又关,关了又开,这种情形让人为之叹息。
不过,当中也有非常优秀的咖啡馆,主要是他们对咖啡的真诚,对顾客乃至整个咖啡行业负起责任。
这些人忠于咖啡,愿意花时间来专研深究,去除了各种花巧,实实在在地给顾客享受一杯好咖啡。甚至开班传授咖啡知识,或平日和顾客交流,交换品尝咖啡的心得等等。
这有助于提升顾客对咖啡的认识,也能培养顾客正确的消费心态。但,如此高水准的咖啡馆在槟城却寥寥无几。
在如此竞争的市场里要屹立不倒并非容易,为咖啡馆设立鲜明的主题或包装也在所难免。可是在取悦顾客精神上的需求时,能否同时顾及食物和饮料的品质?能否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名副其实?这才是当前应该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