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马警方的研究,大马可能有约5万人受到“伊斯兰国”恐怖组织(IS)的影响,若这5万人中有些人诉诸行动,确是令人防不胜防。此外,根据全球恐怖主义指数(The 2015 Global Terrorism Index)报告,大马也是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中,排名第17的IS外籍成员的来源国。
为何大马是穆斯林,也会受到IS的影响?一般多认为,贫困与社会不公,高失业率与青年潮是促进激进伊斯兰的背景因素;只是这只能是众多因素中的主因,而非唯一的因素。伸言之,要诠释这个现象,难与从人口与经济发展来归入,也需考虑及非物质因素,才能见树又见林。
大马的穆斯林也与其他国家的穆斯林一样,认为伊斯兰受到西方强国的打压,抱有愤愤不平之心。这是非穆斯林较不易体会的感受,有些穆斯林还认为,伊斯兰正受到围攻,因此挺身而出,捍卫伊斯兰,这里也反映出,西方的伊斯兰恐惧症,其实也强化了穆斯林的恐惧症,这是个行动与回应的恶性循环。
从更深层的角度看,不少护教心切的穆斯林,也深恐源自西方的个人主义,世俗主义,多元主义或是同性恋,女权主义等被他们视为颓废的文化价值,不仅会动摇他们的信仰,也会污染他们的生活与人生观,与其他非西方社会比较,伊斯兰世界的拒绝西化之心,可说异乎寻常。
百多年前的中国虽也尝试拒抗西化特别是洋教,至少还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伊斯兰主义者则连这想法也不强,这注定这场斗争还有颇长的路。
就恐怖行动言,许多穆斯林的看法,也与非穆斯林有异,他们颇流行各类的阴谋论,且这些阴谋论多与美国或以色列有关系,如美国份子卖武器,不惜在中东扶持制造战乱,或以色列人扶持恐怖份子,让穆斯林自相残杀等。据此,也出现了不少合理化或否认残酷恐怖行动的说法。
同理,巴黎枪击事件也有各种阴谋论,只是耐人寻思的是:沙地阿拉伯带头组织有34个成员国的反恐组织,又么解释?难道他们又是被西方利用了?或是否有各种利益计算?
宗教政治应保持距离
为何包括大马在内的穆斯林会同情或受类似伊斯兰国影响,甚至于奋不顾身地参与其事?一种较流行的说法是,伊斯兰具有较他教更强的殉教精神、圣战思想(Jihad)与向往永恒来世的渴望。也就是今世的吃喝玩乐均是没有价值的过眼云烟,只有来世的幸福,才是永恒与有价值的。
对血气方刚的年青人言,能奋不顾身护教除了出于热血外,还可以证明自己有种,这种逞强心理,也是不可忽视的。据知有些人在斗气时还会说“有种的你就去中东赴战!”也因此有人提出若要削弱圣战的感召力,还得为人争一口气的逞强提供替代出路,如民族主义或什么的,显见要削弱IS的感召力还得双管齐下。
其实,对穆斯林而言,伊斯兰国或哈里国这类口号,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大马的穆斯林自小便得接受伊斯兰教育,要他们完全对IS免疫,确也有定的难度。
伊斯兰世界有一个特点是,他们并没有类似天主教用那种教皇制度,也没有最高的宗教权威与享有最高诠释权的权威人物或机构,这就使得开启的天经或先知的教导可以各有各的诠释。尽管《古兰经》只允许有一个版本,各国政权也致力于一个统一的官方的诠释,但只要有不公不平或权力斗争,就免不了出现多元观点,如IS与基地组织发生内斗便是一例。
有道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宗教可以用来正当化政权,也同样可以用来做教民抗命武器。宗教与政治还是保持距离以策安全,才是较佳的出路,若否,结果便可能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乱局。说到底,法治、自然、公正,以身作则、良好治理、生活有著、人性教育、多元多样的健康休闲等,才是长治久安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