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由孙中山先生创办,并亲自命名的槟城阅书报社(创建于1908年12月19日),继2011年辛亥百年之际创设“孙中山纪念馆”,现又增设“南侨机工纪念展厅”,并于2014年新年的第一天,举办隆重开幕礼,正式对外开放。
槟城首席部长林冠英先生以主宾身份拨冗主持开幕礼,他在致辞中对南侨机工纪念展厅的创设表示肯定和赞赏,他说,南侨机工们为正义而战,勇赴国难,其勇气和精神令人敬仰,槟城人民是有情有义的,将永远感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部长先生的“有情有义”的说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更令人激赏和带给人深思的是槟城人对于本土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他们有文化意识和历史观,并有循序渐进,不断深化,扩展,充实的行动力。
简要梳理一下槟城南侨机工历史及纪念活动历史,或许对我们从历史的纵深处,深入了解槟城社会文化生态有所帮助。
纪念抗战殉职机工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即南侨总会开始在南洋各地发动招募汽车司机及修理工人,阅书报社组织槟榔屿筹赈会,动员社会各界募捐,并积极招募南侨机工超过350多人,分几批奔赴滇缅公路执行运输重任。
1945年,日本投降,槟榔屿重见天日。槟榔屿筹赈会协助接收回返机工超过100多人。为悼念在二战中牺牲的罹难百姓及在滇缅公路上牺牲的南侨机工,他们发起兴建“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工及罹难同胞纪念碑”,最终成功募集资金,在亚依淡通往升旗山路的交通圈旁,兴建纪念碑,并将从各地乱葬岗收集到的近千具骨骸火化,骨灰安放于亚依淡纪念碑下。
纪念碑落成典礼于1951年11月11日上午11时11分举行,11月11日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定这一天为“世界和平日”。随后至今的几十年岁月,他们风雨无阻,坚持不懈,每年11月11日上午11时11分,准时举行公祭仪式。
因为这座巍峨矗立的纪念碑,因为风雨无阻的准时纪念活动,让一段血泪斑驳的历史从来不曾在这个城市消逝,相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槟城人。
学习先贤事迹
1997年,阅书报社现任社长庄耿康先生领导公民学校信理会纪念碑管理委员会及在各组织的支持下,延续这项纪念活动,他们是用心的,更是富有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他们邀请当地艺术家为纪念碑设计新的附属设施,并向社会各界募捐筹款,最终在2011年纪念碑落成60周年之际,以40万令吉对纪念碑进行全面翻新美化工程。应该说这是一项成功的壮举,不仅为各地游客游览极乐寺、升旗山等沿线风景增添人文景观,也对当地年轻一代学习先贤事迹,了解本土历史增添充实内容。
2012年,配合二战和平67周年纪念,槟城阅书报社邀请中国厦门陈嘉庚纪念馆举办为期一周的南侨机工专题图片展,而这次展览的直接受益就是获得大量中国方面在过去20多年时间收集整理的,有关南侨机工的史料照片。
短暂的,临时性的展览结束了,槟城阅书报社的工作没有停止,他们又开始策划,增辟空间,以永久展厅形式展示那些珍贵历史照片做持续性展出,向更多关心历史的人介绍槟城土地上的光荣英雄史。
从上述初略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这项纪念活动一直以一种坚实的信念,踏实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不疾不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作为民间团体,民间历史爱好者的自发自觉行动,能有如此积累实属不易。
近年来无论是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通过民间社会以及热心人士的积极推动,各地在南侨机工史料收集、整理、研究、活动、出版、纪录片拍摄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和丰硕成果,尤其最近几年,各地此起彼伏不断有新成果、新发现,并且形成跨国界及时分享与联系。
因此,本地有必要在两个方面做进一步努力,其一是尽可能深入发掘本地历史,加强相关史料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尤其是相关人事的细节追溯,以充实历史课题研究,再有就是目前永久纪念展厅已经落成,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如何相互主动出击,加强双方的配合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年轻一代进行历史知识补充教育,让纪念展馆发挥更大社会作用。
槟城是一个四面环海的碧玉般岛屿,但从来不是孤岛,轻易就可以把槟岛历史与亚洲、欧洲,尤其是中国、新加坡、英国、缅甸、日本等等国家和地区,经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联系起来,槟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总有些微遗迹看到久远历史中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