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华人的聚落一般有两种,其一为自然形成的村落,在“新村计划”实行以前,马来亚的华人村落基本属这类型,散落于胶林四周或矿区,与马来村落相似。另一为“计划设定”的聚落,主要是指战后英殖民政府为对付马共,断绝其情报和资源,而将华人以围篱集中管制所形成的新村,房子以并排比邻的形式出现。然而不论是哪一种聚落类型,其组织结构和生态模式基本大同小异。

华人聚落的出现,首要条件是有经济活动,谋生糊口不成问题,并能够取得基本生活资源,如米粮和日用品,华人就会不断移入,聚落雏形逐渐形成。

交通是重要因素

这里还必须考虑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交通便利与否。在公路和铁路还没有广泛铺设的时代,河道成为主要的交通要道,故此一般早期华人聚落都出现在河岸或河口,水路成为当时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20世纪初以来,随著英殖民政府在马来亚修筑铁路和公路,加速聚落人口的移入,也为物质的输送提供便利。有趣的是,有者是沿著铁路步行抵达目的地。

谋生不成问题以后,随后就是群居活动和安身立命的需要。此时各类庙宇、义山和社团开始出现,至于哪一种先行出现,则视情况而定。社团出现是因为彼此间需要团结互助,须有团体来谋共同的权益,尤其是学校的创办,主要由当地的华团来筹办。庙宇则解决心灵寄托和信仰问题,一般上是华民在南来时将乡土神祇金身或分香带来,初时仅是因陋就简的安置,以后才逐渐盖庙供奉。义山则解决身后事情,虽无法回乡安葬,但至少不致死无葬身之地,这是华人最为关注的,故此,义山的出现一般上要早于庙宇和社团。即便聚落本身没有义山,一般也会在其附近设有义山的村落埋葬,如彭亨直凉周边的巴也朗和文德里。至于学校的出现较晚,这是先富后教社会发展的必然情况,加上当时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办校必须群策群力,一般都通过社团来组织号召。

在田英成的<成邦江的开埠与发展>一文中,给我们提供了一幅以潮州人为主的聚落发展情况。其中一批最早到此寻求发展的是郑姓人士,在此营商成功并担任当地甲必丹,并在事业有成后不断引进家乡族人前来垦殖经商,成为当地领导和大族。为了祈求平安,风调雨顺,他们在店屋后面建立小庙,并在1899年拆迁扩建为慈云阁。接著成立顺兴公司的社团组织,专事负责管理庙宇的香油和义山的墓葬事宜。1930年代初期为了让适龄儿童就学,倡议创办培侨学校,并成立树胶公会,征收树胶及日罗冬(树枳)出口捐作建校基金,并在1936年落实建校。至此,一个聚落的主要元素基本全数具足,庙宇和义山出现较早,接著才有社团,学校最后才出现。

同样的,在直凉的闽南聚落,其形成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先有华人进来收集林产品,继而定居下来垦荒,有者成功累计资本,数年后经营杂货生意。垦荒有成者也需要人手协助,故此又从原乡招引乡人,大部分皆是同宗的族人,形成以数个大姓为主的聚落。人口的流入,便捷的交通是重要因素,这里有个火车站,自1910年代以来铁路既陆续修筑,更为关键的是其旁为直凉河,成为早期的交通要道。1920年,华夏大会堂成立,并设有墓冢登记处,开始有组织处理丧葬事宜。1922年,日新学校也在华夏大会堂的推动下创办。1920年代商店也在老街逐渐搭建,供应日常所需。差不多同一时间,直凉最早的庙宇,供奉观音菩萨的青龙亭也出现。至此,华人聚落最基本的几个元素,都在1920年代逐一出现。

华人聚落基本元素

位于柔佛古来的客家村落士乃新村,也有大同小异的发展模式。在文斌和晓威编著的《古来再也县新村》书中提及这里是以垦殖农耕为主,由于拥有河港、铁路和公路的交通便利,而成为农产品聚散中心,不论是人员或货品往来极为便利。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已有大伯公庙,并在1928年和1931年先后出现两所华文小学。至于华团,出现的较晚,到了1947年才有江夏堂互助会,并拥有自己的宗祠和义山。

这些聚落的移民,还有一个较不为人注意的共同点,其移民方式基本属于亲属关系的宗亲网络移民。由于这些聚落皆是垦殖区,不似采矿区,在短时间内需要庞大的人力,垦殖过程是视乎垦殖情况增加人手,较少像矿区般,通过猪仔制度提供大量劳力。在这些垦殖区很少看到“苦力”,绝大部分来垦殖的都是邻里亲朋好友召唤前来,这是和采矿区最大的不同之处。如士乃新村,由于英殖民政府鼓励种植黄梨,当地的黄姓和蔡姓族人就引进宗亲前来垦殖,逐渐形成同姓集聚的村落。

至于往后新村的发展模式,基本就是将原有华人散居的聚落形式移近一个划定的范围内,事实上就是在原有的村落基础上发展而来,这里就不予赘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姐姐无法接受妹妹离去 “没了这个开心果全家都快倒下”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 死者李紫柔妹妹促严惩司机“一命赔一命”

阅读全文

出游翻船4家人落海全亡 爸让13岁儿躲保冷箱中活命

阅读全文

凶嫌疑针对“暴走团”噪音骚扰 珠海多区禁广场舞

阅读全文

西西里洪灾 车冲出大海

阅读全文

撤网捕石甲 鳄鱼误入网送命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盲流人生

东方文荟

“城中村”大概是当代中国快速都会化最典型的人文风景了。中共刚刚开过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具体地讨论了开革开放30年后的第二个经...

阅读全文

孙和声:中产阶级与民主

东方文荟

中产阶级(Middle-Class),是政治经济学里颇受重视的社会阶层,之所以,在于政治学者认为这阶级有促民主化的作用,...

阅读全文

廖文辉:马来西亚修志的一些看法——以直凉华人志为例

东方文荟

修志在中国皇帝制度时期已经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同时也是收存地方史料和“资治”的工具之一。在马来西亚,虽然没有这种传统,但修...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够不够“酷”?——谈婚姻与同志运动

东方文荟

同性婚姻的议题近期在台湾掀起一股热潮。这股热潮的触发点虽不易追溯,但台湾成为全亚州第一个合法同性婚姻国家的可能性,是背后...

阅读全文

孙和声:大马式文化霸权

东方文荟

说到霸权,总会令人联想到支配对人民的不平等关系。霸权的形式也可以有多种,如美国的军事霸权、美元霸权、我国巫统的政治霸权等...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看安老院感叹孝道

东方文荟

安老院在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蓬勃地发展起来成为最新的行业,越来越多人把父母送入安老院。过去养老院是社会为一些孤若伶仃、无...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大舞台,小人物

东方文荟

9月30日晚上在与朋友讨论一些演出事宜时,偶然打开了教务处的邮件,得知经过一年的招聘,香港大学校长候选人终于有了结果。校...

阅读全文

孙和声:后马克思主义

东方文荟

后马克思主义( Post -Marxism),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后起学语。此处的后字,与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重文而不轻武

东方文荟

今年正值香港中文大学成立50周年,各院系举办的庆祝活动百花竞放。当中,历史系与中文大学可以说是同步成长,因而也迎来了50...

阅读全文

郑庭河:甲如何被乙伤害?

东方文荟

在会造成伤害的理由上,某些人的自由是应当被限制的。当甲方指控乙方的某个行为会造成某种伤害,因而要求对乙方行使剥夺其部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