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是一部真实生活改编的电影,电影主角“桃姐”是一位香港的老佣人,她服务了梁家四代人。在人生最后岁月里,桃姐不幸中风必须住进养老院,换成她自小看护长大的梁家大少爷Roger照顾她。
《桃姐》描述了人们要面对身边至亲随著岁月流逝而生病、老化和死亡的心路历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Roger一直尽心照顾病情越来越糟糕的桃姐,当桃姐最后进入以药物维生的病况时,Roger必须要到中国大陆工作,他告诉医生减少使用药物,而如果期间桃姐离开人世,就拜托医院帮忙处理桃姐的事,待他返回香港后再举行丧礼。
人们都希望见到亲人最后一面,Roger却选择到外地工作。他在离开医院前细心梳理桃姐的头发,帮她穿好袜子,这一幕表现了Roger对桃姐的尊重和孺慕之情,也暗喻如果后辈尽心尽力照顾亲人,死前即使无法陪伴在侧也“无愧天地”的心情了。许鞍华导演非常细腻地处理这个故事,戏中少了煽情落泪的情节,观众看到的是桃姐和Roger间名为主仆,但实为母子的情谊,两人淡然面对生老病死的旅程。
《桃姐》讲述一位老佣人的暮年故事,也带出我们这个时代渐渐失去的一种“忠心”和“义气”的情感。香港中产阶级在1940年代雇用广东籍女工做家佣,这些佣人和雇主没有签合约,双方的合作与互动是建立在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上;就像是电影中的桃姐,她对主人的照顾和关心,远远超出佣人的工作范围,她阻止曾经动过心脏手术的Roger吃牛俐、劝说Roger找个贴心伴侣、把自己的手饰送给梁老太太的媳妇;另一方面,梁家的太太、少爷、小姐在桃姐暮年时对他不离不弃,太太炖燕窝、年轻的主人和他聊长途电话、用著不舍的心情料理她的身后事。
许鞍华在受访时表示,她拍《桃姐》就是希望探讨过去和现在,佣人与主人的人际关系。她说香港家庭现在是每几年换一次佣人,双方工作前谈妥工资待遇才签合同,这与往日桃姐时代的人情温暖有所不同,她称这种情感为“忠义”。
除了你的骨肉亲人,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一些人,他们给你的照顾和关心,有时候远远胜过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果你有这种“忠义至亲”,请你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品味他们带给你的温暖。你害怕年华老去,面对暮年的无奈与沧桑吗?如果你能领悟到那是人生必经之路,也请你好好珍惜你拥有的健康体魄和眼前人,待生命走到尽头时,你就能坦然面对、无愧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