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古庙游神是新山华人社会的大型活动之一,不但已经成为国家文化遗产之一,而且也成为许多新山华人参与的盛事。在这些年来,可以看见游神中的各项传统因应时代而产生或改变。
古庙游神在1980年代的复兴,是各种条件下所促成的。柔佛州政府在1980年代征地的缘故,导致柔佛古庙山门面临被拆除的风险(后来山门在1991年被政府强行拆除),使得古庙有关的游神活动受到众人的注意。除此之外,1970年代,中央政府推动的国家文化单元政策,也促成华人的文化焦虑;柔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子1970年代蓬勃发展,人口大增,也使得新山华人社会快速扩大并且社会活动大增,也对古庙游神活动的再兴起了催促作用。
面临这样的新局面,促成了新山华人文化的变动。除了古庙游神,中秋园游会与二十四节令鼓也因此诞生。另外,古庙游神的许多传统也在这些变动中产生活改变。这些活动之中,以亮灯仪式的出现和摇神轿的变化最为突出。
原先的游神祇有四天(正月十九到廿二),但是现在延长成五天(正月十八到廿二)。促成这改变的,主要是2006年才开始出现、在行宫举行的亮灯仪式(在正月十八晚上举行),这也成为象征古庙游神活动的开始。
行宫的旧称为神厂,直到2006年现有的永久性神厂落成之后,才改名为行宫(这在当时有所争议,一些人认为应该维持传统,仍叫其为神厂)。原先每年的神厂所在地并无固定,曾经坐落在新山旧菜市场旁(黄亚福街)与旧巴士总站旁(直律街)等地。直到1978年才在华人义山绵裕亭旁建设神厂,从此神厂固定在绵裕亭旁,2006年新神厂(行宫)落成后,才改迁至绵裕亭后方。
亮灯仪式2006年开始之后,成为推广游神的活动。除了邀请政要前来参与,也由新山中华公会和五帮的会长等一起上台亮灯(代表游神正式开始),随后表演团体也进行馀兴节目等。行宫的建立与亮灯仪式的出现,象征著游神活动的扩大之外,也建立了新的传统。
摇动神轿
在现在的游神中,除了主神元天上帝的神轿不摇之外,另四座神轿都有摇动的传统。在游神时,神轿有时停下,抬轿者会大力左右摇动神轿。这传统行之有年,并且已经深入民心。但是实际上,一些神轿摇动的传统并非是时间悠久之物。
感天大帝的神轿以前是不摇的,而是像元天大帝的神轿那般,只是高高举起。在行经客家公会的旧会所时,也会面向客家公会,然后把神轿抬高。但是后来客家公会搬去新地址之后,面向客家公会并把神轿抬高的传统就消失了。
另一方面,摇动感天大帝的神轿的传统在2003年才开始形成。2003年更换感天大帝的神轿时,客家公会也打杯询问感天大帝是否可以摇动神轿,并且获得感天大帝许可之后,才开始摇动神轿。这一改变影响深刻,随后吸引许多人前来主动为感天大帝抬轿。
摇动神轿和面向客家公会抬高神轿的传统改变虽然不大,但是这些变化却显示了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由于会所搬迁而使得会所不在游神路线上,使得面向会所抬高神轿的传统消失。摇动神轿也是得到神明许可之后,才开始形成的传统。客家公会与神轿有关传统都由于现实情况改变,导致旧传统消失,而新传统也因此应运而生。
回到现今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许多传统面临消亡或保留的命运,也激发许多人去维护传统。但是传统往往也和生活中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等因素息息相关。如果要保留或维护传统,或者探讨传统的形成等,必须注意这些时代背景因素的细节变化才成,不然无法深入讨论与保护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