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及道士,就会想起道士扮演专业户——林正英,他横眉冷眼的样子深入人心。90后的锺学诗是道士,也是“喃呒先生”,但他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与刻板印象大相迳庭。

“如果问我接触了喃呒先生这行多久,算一下有23年了。”锺学诗说。眼前这位喃呒先生年仅28岁,记者还以为自己听错,瞪大眼睛反复地确认。他笑言,自己5岁就开始跟著父亲和爷爷工作了

“一开始我懵懵懂懂的,就抱著玩玩和看热闹的心态跟爸爸去工作。自有记忆以来,我就是在丧礼帮忙点香、搬东西的‘香工’。小时候也很喜欢有节奏感的敲击,耳濡目染之下就产生了兴趣。”

锺学诗是属客家赤溪派,祖上九代都是喃呒先生;17岁时他拜师兼修道士,于是他有了两个身份。他解释:“喃呒先生和道士是不同的,前者更倾向于民间宗教性质,以处理丧事居多;道士则是道教
里的神职人员,多数进行祈福、主持法会等。两者的体系和知识面略有不同。”

锺学诗透露,道袍的每一个刺绣都各有涵义,穿戴时的仪式也有所讲究。当喃呒先生并不如想像中简单,需要多年的学习及修炼。
锺学诗透露,道袍的每一个刺绣都各有涵义,穿戴时的仪式也有所讲究。当喃呒先生并不如想像中简单,需要多年的学习及修炼。

虽说是锺家祖传家业,但锺学诗的父亲和爷爷从未要求他继承衣钵,本身也不曾想过自己会走上这条路。他原本打算中学毕业后到中国南京大学深造,但出于孝心,有意减轻长辈负担,于是当上喃呒先生,也成了家族第十代传人。

锺学诗从小就想当老师、从政或是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今放弃了自己的升学路,旁人听了也觉得可惜。他表示自己是有遗憾,但不后悔。“我有一个弟弟和四个妹妹,把我升学的钱留给他们,能为
这个家庭贡献,又能减轻父亲和爷爷的工作,我觉得很满足。”

他续说:“常有人问,人死了会去哪里,家属在丧亲阶段大多也处于手足无措的情况。虽然当不成老师,但我现在也算是亡灵的老师和引路人;同时也是丧礼的监督者。”锺学诗认为,当喃呒先生也
是一种文化传承,虽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但亦是殊途同归,与自己想要做学术研究的初心一致。

无论是当道士或喃呒先生都要时时进修,照片摄于2017年,是天师府举办首届道教高功法师的培训班学员合照,前排左2为锺学诗。
无论是当道士或喃呒先生都要时时进修,照片摄于2017年,是天师府举办首届道教高功法师的培训班学员合照,前排左2为锺学诗。

口传心授  逐一录成文档

一场丧礼或法事需要一位引领道场节奏的主科,身边还要有乐师、学徒、香工等,少则3人,多则需要8人以上才能促成一个仪式。成为喃呒先生需要漫长的经验积累,锺学诗自幼从香工开始做起,帮忙插香、搬搬抬抬;多年后升做学徒,除了要做香工的工作,还要学习念经的基本腔调、理念和技巧功夫等,随后才逐步成为喃呒先生。“目前我只是资深喃呒先生,我爸爸和爷爷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是一坛之主了,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锺学诗谦虚地说。

近年来,殡葬业一条龙服务的崛起,让代代相传的喃呒先生处于渐渐被淘汰的边缘。加上今年受疫情影响,锺学诗坦言这个行业严重受到打击。“时代变迁,20年前的人打醮需要12小时,念经念到凌
晨;而现在缩成了8小时,也简化了很多繁琐步骤和仪式。在鼎盛时期,我们曾受邀到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进行法事;而现在我们主要是以回头客群居多。”

民间宗教的传承是靠口传心授,没有纸本记录;加上有著“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条规,因此很多细节逐渐失传。锺学诗透露,在客家赤溪派中属他们祖传的最近完整,从他的高祖父锺明光传承至今已有80年。“我们相当注重经文唱腔,但人的记忆是会消退的,口耳相传容易造成文化严重缺失。”目前与太太育有两名女儿,问及是否有传承的压力,锺学诗表示一切顺其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就算我有儿子,我也不会去逼迫孩子继承,正如我的父亲和爷爷一样。现在我想要搜集更多资料,希望有天能够记录成文档,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锺学诗坦言,苦练画符3年也仅能达 到入门的水准,看似简单背后却隐 藏著多年的努力及修行。
锺学诗坦言,苦练画符3年也仅能达 到入门的水准,看似简单背后却隐 藏著多年的努力及修行。

画符,科学无法解释的力量

很多人听闻“ 道士 ” 或 “喃呒佬”,就会联想到江湖术士及神棍,这是对民间宗教神职人员的误解。锺学诗坦言,一般人对宗教相关的工作者,尤其是经常出入丧礼的喃呒先生,有著两种极端的态度。“一是觉得喃呒先生常要面对遗体,很晦气、不吉利;但在古代,一般百姓多为文盲,而道士和喃呒先生则是少数的文化人,人们若遇上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都会求助于他们,所以颇受尊敬。”

其实要当喃呒先生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如写文书、挽联、祭文等,这些都是基本功。他分享:“我15岁就开始学画符,学了3年才勉强算可以入门。画符看著很容易,但这一笔一画讲究的是心印手诀和气息。符不是万能,也不能治百病,但往往能解决很多不可思议的事。”

他续说:“符文的墨水中混入朱砂和中药,所以对一些病症来说有些许的疗效;我的女儿生病时,我很少让她们喝符水,仅用虚指在她们身上比划符。我认为文字是很有力量的,将愿力和精神注入,也可达到同样效果。不过这是科学上解释不了的现象,因此很多人都误解喃呒先生和道士是骗人的。”

当然不排除这圈子有人鱼目混珠,混口饭吃。“我们曾遇过学艺不精的喃呒先生,因为风水和时辰有误,办完丧礼后丧家陆续死了几个人,最后得由我们接手处理。”锺学诗表示,要辨别出是不是好的道士或喃呒先生,可以从谈吐略知。当喃呒先生也是需要较深的文化底蕴,锺学诗基于兴趣及工作所需,也稍微涉猎了风水、占卜等。

由于年纪较轻,初时曾被长辈为难和质疑。“有人对我说过:‘不会的话就不要出来混,叫你爸爸或爷爷出来做。’”这番说辞让锺学诗感到挫败。“但我不服输,求知欲也高,于是多看多学,用实力说话。反正技多不压身,多吸取知识提高造诣,也可以更好地传承文化。”不仅如此,喃呒先生尤其看重实战经验,待人处事和临场反应极为重要。“有一次在进行法事时,丧家的一个后辈突然被亡灵上身,明明不谙方言却说得很流利。我们得保持镇定,帮忙把灵体赶走。”

在这个科学当道的时代,宗教中的人文异事让人不可思议。但我们知晓,任何宗教的神职人员都必须是专业的,每个人理应抱著尊重的心去对待这些努力传承文化的一群人。

木鱼、令牌、饶铍、铜磬,这些只是法器中的冰山一角。锺学诗表示,进行法事时需要搬运大量的法器和道具,每一样法器都要定时保养和维修.
木鱼、令牌、饶铍、铜磬,这些只是法器中的冰山一角。锺学诗表示,进行法事时需要搬运大量的法器和道具,每一样法器都要定时保养和维修.

哀而不伤 让亡灵安息

锺学诗这些年来看过无数丧事,而17岁那年第一次上场当喃呒先生的经验让他难忘。“当时是在甲洞的殡仪馆,念到一半突然忘词了,幸好在旁的长辈帮腔,我才顺利完成那场法事。”

近年让他感触最深的则是朋友的丧礼,中学时期一起参加戏剧班的朋友在印尼遇车祸去世,家属欲将其骨灰撒在大海,锺学诗义不容辞地帮他念经。“他是我很好的朋友,我担心他客死异乡回不来,所以决定帮他做这场法事,送他最后一程。”锺学诗毕竟还是凡夫俗子,也会感到难过。“做法事需要保持理性和冷静,虽然看过很多丧家哭泣,也可以说是‘看惯’了,但那是我第一次帮自己的好朋友操办,还是会感到心痛。”

“你问我的话,我自认还是看不开‘生死’,这是一门很深奥的功课。”锺学诗说。生离死别很痛苦,但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人走了难免会难过,但我们要尽量做到哀而不伤,对亡灵也是一种祝福和安息。”

面子书:沙登万福祖师坛 Wan Fook Altar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Avantgardey成员“拿下齐刘海假发” 超大反差惊艳23万粉丝

阅读全文

18岁华青失踪多日 遗体今早外海寻获

阅读全文
陆兆福宣布豁免慈爱福利中心车辆路税,并拨款5万令吉用于支持该中心日常开支。

雪州苏丹80岁寿辰 交通部将发行特别车牌号码

阅读全文

谢丽萍凌晨晕厥跌 下巴受伤入院缝针

阅读全文

荒山里的寻墓之旅 探寻先辈故事

阅读全文

为救爱车 冒险移车

阅读全文

杨应平黄梨情意结

人物访

说到马来西亚水果,大多数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榴梿。杨应平是以本地水果和油棕为主题作画的画家,但他的画作主角并非果王,而是同样...

阅读全文
癌症不分贵贱,谁有特权免于生病呢?卓国忠保持正念面对癌症,丝毫不埋怨地做属于他人生的功课。

不怨不尤 做好人生功课

人物访

“这次是很大的功课啊!”这是卓国忠在得知自己患癌时的第一个念头。他的抗癌之路没有泪水,只有满满的正能量;他坚信,疾病是祝...

阅读全文
叶国文身份多元,不仅是舞台剧演员和戏剧导师,也是高空舞蹈表演者及教练。

戏剧导师跨足高空舞蹈界 叶国文游刃双栖

人物访

在空中旋转数圈,将绸缎缠绕在自己身上,顺势劈开一字马;一个翻身、松开绸缎,他从高处快速地滑到地面。他是我国少数的男性高空...

阅读全文
李联杰(Jack Li)是本地90后魔术师。

90后魔术师李联杰 魔术脑随机应变

人物访

魔术师是一个神秘又能予人惊喜的行业,从高帽中变出兔子、把女郎变不见、让东西腾空飞起…这些都是经典的魔术表演。魔术讲究的是...

阅读全文

裁缝设计师沈美均 教他人做嫁衣裳 

人物访

一婚一嫁衣,一生爱一人。在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中,大多数女人自小学习自制嫁衣,婚礼当天穿著它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里程。然而,在...

阅读全文

【极客】Teleport运输公司推OURFOOD平台

人物访

数码当道,物流与运输服务不可或缺,餐饮业更是需要大量的递送服务来完成订单。Teleport运输公司推出食物外送服务平台O...

阅读全文

兜圈人生追求自在 远洋邮轮厨师落脚田园

人物访

如果有机会环游世界不止一圈,有一天要停下来时,你会选择在哪里落脚?在远洋邮轮上担任厨师,航海15年的戴礼雄选择回到马来西...

阅读全文
梁大哥(左2)是面子书群组“抗癌天地”的创办人,也是徐光进(中)的学习榜样。梁大哥的离开让徐光进难过得一度想卸下群组管理员一职,但在其他“战友”的劝说下,他决定留下来,继续帮助其他癌友。

【抗癌】挺过艰辛疗程 徐光进改写存活率

人物访

徐光进看起来相当硬朗,但他原来曾被医生宣判死刑,还二度徘徊鬼门关。靠著毅力成功抗癌的他乐善好施,大病痊愈后频繁助人及回馈...

阅读全文

大马首位AIFD花艺评审张琪珠 享受工作 精进孜孜

人物访

花的美丽让人愉悦,怎样的人才能不辜负那份美?张琪珠是大马乃至东南亚首位获美国花艺设计师协会(简称AIFD)认证的花艺评审...

阅读全文

【抗癌】陆惠雯自认幸运 家人是强大靠山

人物访

陆惠雯是乳癌第二期患者。她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抗癌期间丈夫不离不弃、孩子们懂事乖巧,还有家婆视如己出般的无微不至,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