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来临,改变了媒体传播型态。纸媒从平面转战网络,新闻制作的方式被改变,媒体们在网络上各施其法,吸引阅听人的注意力。当网络上充斥渲染煽动,或是诱骗点击的农场新闻,郭史光庆认为斗烂只会典当了媒体的公信力,“其实我们可以用更有创意的方式,把最好的内容带出来。”

郭史光庆设计的 应用程式“若叙利 亚战争在你国家发 生”,于2016年获得数据新闻奖。
郭史光庆设计的 应用程式“若叙利 亚战争在你国家发 生”,于2016年获得数据新闻奖。

“大数据”是近年火热的词。从政府机构、私人企业,乃至个人每天都在制造著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抽丝剥茧,往往可以挖出独家新闻。这3年郭史光庆积极推动“数据新闻”,他说:“大数据和数据新闻是不同的东西。”

数据的好处是什么?他举例说:“美国一名市民将市政局向违规停车所开罚单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市内某个地点中罚单的机率最高,他去勘查该地点,发现那个停车位上有消防栓,因此停在那里的车子经常被开罚单。于是他去函市政厅,建议单位停车格画上红线。”

郭史光庆是DataN创办人,提供数据新闻培训的社会企业,他同时是数据新闻的自由撰稿人。“格式千篇一律的经济新闻、股票新闻、体育新闻等,照理说都不需要记者写了,现今已有软件代劳,记者应该把时间花在挖掘深度的内容上。”

沉浸式阅览新闻

2013年,他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前往纽约大学攻读新闻学硕士,毕业后回国积极推动数据新闻,除了呼吁政府公开数据,也积极培训在线的媒体人,使用数据了解新闻实事的同时,以沉浸的呈现方式,带领阅听人看新闻。

郭史光庆说:“5年前,美国的传统媒体也很慌,报份一直跌,读者都上网看新闻,面子书(Facebook)和谷歌(Google)把广告抢完,传统媒体该何去何从。”传统媒体从平面转战网络,新闻制作的方式被改变,记者从网络或社交媒体上取新闻,“而社交媒体奖励你的方式就是,如果你的东西够吸睛,就会有很多人来点赞或分享。”

然而,除了斗渲染、煽动,还有什么出路?“后来美国的老牌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尝试改变呈现方式,以更新颖的手法把新闻呈现出来,包括用影片、漂亮的照片、声音、图表,以及增加游戏化的互动性,让读者与新闻连结起来。”

郭史光庆是2018 TEDxPetalingStreet的讲者之 一,将于10月13日在吉隆坡三春大礼堂分享如何 更有趣地呈现数据新闻。
郭史光庆是2018 TEDxPetalingStreet的讲者之 一,将于10月13日在吉隆坡三春大礼堂分享如何 更有趣地呈现数据新闻。

3秒抓住读者目光

郭史光庆说,科技不仅改变新闻呈现,也改变了新闻制作的方式。“像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专题报导,伐木泛滥导致雨林面积越来越小,当记者去到当地采访,我们会要求记者拍不同格式的影片和照片,以便制作手机版和平面版内容。我们还要求记者录音、带无人机进行空拍,因为之后要做沉浸式体验,让阅听人边读边听雨林声音,仿彿身历其境。”

他指出,欧美老牌媒体及港台的《端传媒》和《苹果日报》,纷纷采用这样的呈现方式去做调查式报导,“我们只有3秒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不然他们就跳过了。”

这样听起来,做数据新闻岂不是要一支庞大的团队?郭史光庆说:“在关岛有一家报馆,整个报馆只有二十几人,报份量约2万,他们的数据新闻报导获得普立兹新闻奖,所以小规模也可以做数据新闻。”他继续说:“很多人以为数据新闻很难做,要砸很多钱才能做,其实现在有很多现成的工具,免费又容易上手,降低了门槛。”他这几年就是负责训练在线记者和编辑,如何运用免费的软体和制图工具,只要输入数据,图表就做出来,只要调整颜色和字体,就可以排版或是上载网站。“以前要用单眼相机才能拍一张漂亮的照片,现在一部手机就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还可以进行调色和美颜,不需要Photoshop或Illustrator,几个按键就搞定了,这道理也是一样的。”他说,Excel是最基本的工具,当然还有其他进阶的工具。

吁政府开放数据

我国的数据新闻起步慢,“邻国印尼和新加坡都做得比我们好,印尼更有一家媒体专门做数据新闻。马来西亚中文媒体受港台媒体影响深,他们很少把眼光看向欧美、南非、拉丁美洲,尤其是拉丁美洲和非州,其实这些国家都比我们走得快,古巴最近也推出数据新闻,连阿富汗都有数据新闻网站。”

一开始,他面对的挑战是没人看懂什么是数据新闻,大家质疑为什么不把资源投放在社交媒体或直播,而是在数据新闻。不过,这两年媒体的思维正在改变,大家不问为什么要做,而是怎么做。“跟几年前相比,现在我做很多本地的培训。”目前的挑战则是需求很多,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数据新闻的限制又在哪里?郭史光庆说:“如果收集数据这一个环节做不好,数据的品质不好,后面的分析就会有所偏差。打个比方,如果发生一宗公路意外,警察马马虎虎记录数据,我们再利用这些数据做公共道路安全的研究,就会失准。”

另外,如果政府不开放数据,数据新闻则无法前进。若要推动数据新闻,首先他要积极呼吁政府开放数据。他在面子书上成立“Hacks/Hackers KL”(记者/科技人交流平台),“这是一个全球的运动,美国先开始,这个平台把记者和科技人联系在一起,让彼此有更多交流,因为科技和媒体会决定我们的媒体如何发展。”他利用这个平台,与政府单位谈合作,游说政府开放公共数据。

“这个平台实际上是为了推动更多交流,也让政府看到公开数据后,我们是有能力把这些数据变成有价值的东西。”新政府上台后,对于数据的开放性,郭史光庆的评价颇正面,“我跟一些政府单位谈过,他们都有这样的意愿,接下来就看怎么落实。”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一个不明飞行物去年1月在南亚上空,掠过一架飞机。(视频截图)

五角大厦重磅报告 UFO纽约上空险撞客机

阅读全文

关丹失踪孕妇4岁儿证实平安 在吉隆坡国际机场被辅警寻获

阅读全文
南北大道上的分界护栏被撞毁。

南北大道货柜罗里翻覆 33岁摩哆骑士惨死一司机受困

阅读全文

美国男遭警逼供17小时崩溃认“弑父” 亲姐突致电:爸还活著

阅读全文

1万3099人入境狮城未申报物品被罚 包括Labubu潮玩【东方头条】 2024-11-15

阅读全文

美战机与俄战机在大马上空连接

阅读全文

【强人】即兴色彩舞者——Zong 作画领略人生哲学

人物访

出生于法国、现居布鲁塞尔的Zong是法国当代画家,更是一位即兴的色彩舞者。他以各种油彩重复的回旋,蔓延至整个画布,构成独...

阅读全文

【强人】提高法律维权醒觉 张玉珊力撑LGBTQ

人物访

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八条文阐明,所有人都享有平等待遇,所有人都应享有同样的权利、优待及机会。LGBTQ维权人士张玉珊说:“...

阅读全文

【极客】After 5 下班后在家收包裹

人物访

现代人不出门,也能够买尽天下商品。然而,网购的包裹该往哪儿送,有时是一件头疼的事。填写住家地址,上班时间家里没人可以签收...

阅读全文
角头的歌手多数来自台湾各地, 纯朴而充满生命力的独立音乐人。 1999年角头音乐发行的《海洋》,在 2000年第11届金曲奖,让陈建年大爆 冷门,击退共同入围的张学友、庾澄 庆、陶喆、王力宏,获得最佳国语男 演唱人奖,《海洋》开始广为人注目 传唱。此外,《海洋》更获选“台湾 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1993~2005最 佳专辑第一名。(摄影:曾钲勤)

【强人】另辟蹊径成独立音乐角头 张四十三愿花落在最美时

人物访

大家也许没听过张四十三,但他发掘过的乐团和歌手掷地有声,如五月天、苏打绿、金曲歌王陈建年、金曲新人纪晓君,张小燕称他为“...

阅读全文
(摄影:陈启新)

【强人】社区营造从教育播种 庄白祺铭记守护之心

人物访

近年,马来西亚的社区营造逐渐受人关注,各个社区嘉年华与艺术节,活络了社区活动。2010年生了老二以后从职场退下的庄白祺,...

阅读全文
GPS Fleet合伙创办人林良聪(Onion)、陈建吉(Michael)和李嘉升(Joseph)。

【极客】GPS Fleet 随时追踪货车动向

人物访

如果你是运输公司的老板,公司旗下有50 辆货车,你该怎么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知道司机在哪里?或是发生意外时候的责任归属等...

阅读全文
李维泽曾做过游戏开发与数码行销,他结合过往经历,创立了游戏化数码行销CheQQme手机应用程式。(摄影:伍信隆)

【极客】线上任务 线下实践 CheQQme游戏化行销

人物访

折扣是许多厂商采用的行销战术,通过降低产品的正常售价,直接提供消费者经济利益,刺激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然而,李维泽却说,...

阅读全文
叶维昌认为,人的事业不能以工资衡量,如今在ICRC的工作何尝不也是事业?“如果你问我,回到10年前,会离开原本的公司吗?答案绝对是‘会’,而且可能更疯狂。转职带给我的不只是工作上的可能性,而是整个人生轨迹都不一样了。”但他也强调,这不意味所有人都应该做一样的选择,“我想说的是年轻人对自己可以走的路拥有较少的想像,但没关系,走下去才会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摄影:邱继贤)

【强人】前线设防免平民受难 叶维昌如愿入战区

人物访

叶维昌是香港人,今年初正式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瑞士日内瓦总部调任吉隆坡区域办事处。毕业自香港大学,曾服务于世界...

阅读全文
有发展的地方,就会产生存货过剩的问题; 有存货过剩的问题,这个平台就有巨大潜能。—— 林佩霓

【极客】HOMA转手剩材 化废为宝

人物访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食物吃不完,尚可捐给食物银行,再转给有需要的人;楼宇建筑、装修、翻新等工程所产生的剩余物料,比如瓷...

阅读全文

【强人】创立Self-Portrait设身处地作服装 张瀚伦潮上国际

人物访

托科技的福,这篇访问可以克服几万公里的距离,找到身处英国伦敦的时装品牌Self-Portrait创办人张瀚伦(Han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