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真手推车、热狗蝴蝶脆饼因含“狗”字眼换名、麦当劳禁非清真蛋糕、取缔猪毛刷,到最新的吉兰丹州晚祈祷禁营业等风波,都昭示著我国与世俗国渐行渐远,与政府在国际场合上力图打造温和、中庸、开明的伊斯兰教国家形象产生诡异矛盾。
尽管伊斯兰教在15和16世纪就成为大部分马来人的宗教信仰,不过到独立建国初时,马来西亚都自我定位为世俗国,由于有著被英国殖民历史,经济、法律、政治等多承继英国体制,甚至许多马来领袖都有著留学英国的背景,可以说是深受西方思潮影响。
从第四任首相马哈迪时期开始到现任首相纳吉,大马伊斯兰化处于一个渐进至快速推进的过程,即便在今天全球都受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冲击的背景下,这种现象不但没有放缓反而加速,从频密发生的清真产品争议、寻求扩大伊斯兰刑事法就可见一斑,最令人担忧的是政治人物有意无意灌输伊斯兰教与马来人权益挂钩的价值观。
2014年开始,马来西亚经济就疲乏无力,消费税问题、马币下滑、生活费高企,都导致民怨载道,也就是在这几年时间出现许多争议性的清真课题,更有巫统与伊斯兰党合作试图为实施伊斯兰刑事法放行,此转移民众对国家问题的视线,用宗教之名捞取更多政治资本,巩固统治权。
宗教信仰本是一种个人自由,不过当宗教渗入人为的政治因素就会变质,当大马越来越强调清真至上,渐渐地清真与非清真就变成一堵无形隔离墙,高高横在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也加深种族鸿沟,从长远来,大马就会变成只剩下单一的伊斯兰教文化,数十年来引以为傲多元文化齐放就会消失殆尽。
纳吉政府高喊2050年国家转型计划口号,放眼在33年后大马可成为世界级强国,但相信保守、推崇落后的伊刑法,难以发展成为一个先进、进步、繁荣的发达国家,因为宗教极端与恐怖主义只有一线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