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航和大马机场控股公司对机场命名的争议上,套用逝世400年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一句名言,玫瑰不叫玫瑰,亦无损其芳香,机场不管是叫吉隆坡第二国际机场(KLIA2)或第二廉航终站(LCCT2),对搭客、民众而言,最重要的是机场能否提供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服务,芳名远播。
尤其机场做为一国之窗,是许多外国人踏入我国的第一道门,其能否提供整洁、安全、便捷及舒适的环境,这相比起名字的争议,更有意义。
当然,亚航与大马机场公司,对这个于2014年5月2日启用的KLIA2,启用前后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地陷、积水、机场安全、登机手续等问题,就曾多次交锋。这一次的单方面更名争议,就如亚航首席执行员艾琳奥玛所言,这是一种抗议大马机场公司一再否认KLIA2为廉航机场的事实,以及展示亚航对后者漠视问题的失望态度,并要求机场公司改变其思维模式。这或许才是更名争议背后的意义。
然而,大马机场公司在更名争议上就强调,KLIA2是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的一部分,在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下,都是使用同一个官方代码“KUL”,更名将引起混淆;同时尽管目前高达98%的KLIA2航班,来自亚航集团,但机场公司并没有把KLIA2视为廉航的终站,而是一个支援KLIA及服务所有航空公司的终站。因此,在命名争议表象背后,也折射出机场公司与亚航对KLIA2之定位及使用权的角力战。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不管是机场或机场的名字,也是一种公共资源。无论是KLIA2还是LCCT2的命名过程中,我们都只看到,权力机关或财大势雄者,在争夺公共资源的使用,却从未考虑民众的参与或意见。这不只让命名的争议,缺乏民意基础,更赤裸裸的反映了权力之蛮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