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6日),财政部通过子公司Govco控股以注资方式,为普腾提供12亿5000万令吉的资金,拯救这家曾是大马人骄傲的国产车公司。
财政部机构将认购普腾新发行的12亿5000万“可转换、可赎回累积优先股”(RCCPS),每股发售价1令吉。换言之,政府抛出总值12亿5000万令吉的救生圈予普腾。
若财政部转换RCCPS加上未支付的股息,政府在普腾的持股率最终或达79.28%,而独资拥有普腾的多元重工业的持股率将降至20.72%。惟,贸工部长慕斯达法周四(9日)澄清,政府无意收购普腾,普腾将继续成为私有化企业。
4年前,多元重工业以12亿9000万令吉向国库控股收购普腾的43%股权和将之私有化。这4年期间普腾的累积亏损达20亿令吉,市场占有率也从30%降至15%。
普腾承载著前首相马哈迪的工业化雄心大计,致力打造大马汽车品牌的努力,无奈最后成了贴牌车。普腾是很多大马人,包括我在内,第一辆购买的汽车。
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政府慷慨地在敦马3月辞去普腾主席后,宣布一系列打救普腾的方案,包括提供15亿令吉低息贷款;此次12亿5000万的注资是其中一部分。
政府拯救经营不当亏损累累的普腾,不让它倒下,否则普腾旗下约1万2000名员工,以及约5万受雇于各个供应商的职员可能受牵连。
拿了12亿5000万应急资金后,普腾必须关闭其莎阿南的工厂,迁至丹绒马林厂房生产,以及寻找知名的策略伙伴进行研发工作,强化竞争力。
普腾曾两度与福士伟根擦身而过,2007年和2010年都无法达致合作结盟。如今普腾没太多选择,必须寻找新伙伴,但会否成为组装外国品牌汽车的公司?
普腾与马航有点相似,都面对亏损和债务缠身。国库控股于2014年为马航开出苦涩的重组药方,进行总值60亿令吉的重组方案,成立新公司取代马航、裁员1/3(约6000人)员工、把马航总部从梳邦迁至吉隆坡国际机场,以及委任史上第一位外籍董事经理克里斯托穆勒领导马航。
虽然克里斯托穆勒将于今年9月离开,但他也交出不错的成绩,马航今年首季度就取得1400万盈利;马航集团的盈利,在扣除特殊成本前达5100万令吉。
政府对普腾的大方建立在纳税人的基础上,能否让普腾起死回生,谁都说不准。财政部曾与2007年拨5000万令吉,协助普腾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改善业绩。
1983年设立至今,政府不仅为普腾提供各种财务和税务援助,超过30年的国产车保护政策,向入口车征收入口税和国内税,导致我国入口车价格平均比泰国和印尼高,售价往往比实际车价贵一倍,同时也引发AP风波。
普腾的业绩已成了国家课题,贸工部提供的方案能否见效还言之过早。惟,克里斯托穆勒领导的马航让我们看到可行的方案。政府应考虑聘请另一位“克里斯托穆勒”来拯救普腾。
或许监督普腾重组的首相署表现管理及履行单位(PEMANDU)已有合适人选,监督重组计划的进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