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外国人啦,进来炒高老屋房价,所以咯,我们的老东西全都不见了!”
类似的论调,近日在媒体上被热炒,同时也是长久以来部分政客挂在嘴边的说法,只要跟槟城市井民众提起,大家莫不点头称是,然而,你完全认同上述逻辑吗?
槟城人(尤其是槟岛人)多少有点大岛民主义心态,一切发生在自己小片方井天地里、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事情,若有外来者牵涉其中,总要把责任归咎在外来人口之上。
无可否认,外国人当然胜在于拥有雄厚财力,因此可以较本地人高出数倍的价格购入老屋,间接导致房价涨高。然而,一个手掌拍不响的道理谁都懂。那些产业原本属于谁?老城里所有有机文化组合的原有者是谁?
如果一开始业主们不开出天价出售老屋,那么何来的买家炒作市场?
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槟城人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手上所拥有的资产。
无论是入遗前后,乔治市所拥有的文化资产,从来都是有形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社区形态、老技艺等等)的结合,也是当初申遗成功的主因。
入遗前,老房子和老技艺、老传统都同样被本地人视如草芥,在屋租统制法废除、老租户搬空之后,老房子破的破、倒的倒,老技艺飘零,一整条街宝贵的老房子成了危楼,老城面目尽是沧桑。
入遗后,老城的身价忽然高涨,成了抢手投资品,老技艺和老传统却依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身怀绝技的各行业手工艺人们,一来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传承”的重要性;二来缺乏资源(包括资金和资讯教育),让他们有机会能够传承手艺,或者重新包装他们所拥有的技艺。
另外,并非所有的老技艺和老行业,都能够被重新包装以迎合时代的消费潮流和趋势,有许多弥足珍贵的老行业,因为社会和大环境的变迁,其实已经失去了继续生存的空间,有待当局重新鉴定和评估,衡量其存留价值。
与此同时,不停歇的考察、研究、教育、宣传工作,也需配合进行,借由民众的醒觉,来共同守护属于众人的资产。
话说回来,回到硬体建筑的炒卖风气上。同样处于变迁之中的,乃是掌握整个老社区生死大权的老财团和宗祠家庙。拥有古迹区约半数产业的他们,原本扮演的角色是维护宗族、守护宗族在市区谋生的机会,然而,随著时代变迁,虽然底层仍有一大批依附宗祠家庙受惠的会员(如以便宜价格租赁房屋的宗亲),但掌控大权的仍是由经济精英阶层组成的少数宗祠信理员、董事或理事——这些少数的资本精英阶层。
他们在看到古迹建筑身价高涨后,是否仍然坚持著宗祠家庙当初的角色?抑或以“会员利益”为名,试图摧毁现有无法创造更多财富的局面,加入投资大军中,制造出以产业利益为导向的种种经济活动?
如果只是以为立法遏止外国人买房,就能阻止乔治市的老文化消逝,这种立论未免过于天真。除了寻求政府介入,确立各种制度和政策以保护遗产;我们,不只是老城市的居民和全体槟城人,若果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本,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忘了自我文化所在,才是将大马唯一、也是世界唯一的老城推向深渊的最大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