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度生产力的红树林,非但是连接海洋及陆地的重要媒介,更凭著其绝佳的生态环境为众多鱼、虾、蟹、贝类及鸟类等生物提供绝佳的养分。
其中,已经成为水产养殖界新星的龙虎斑,在霹雳州曼绒双礼佛更是占尽天时地利,凭借著马来西亚热带气候及养殖场邻近的大片红树林,无论在品质、成长或环境上皆“如鱼得水”。
作为双礼佛内唯一一家采用陆上养殖的李鱼虾苗厂东主李瑞忠(52岁)与妻子林来谛适逢实兆远育智华小组团到访该养殖场时,也一并答允《东方日报》采访,分享龙虎斑养殖的宝贵经验。
走进占地20英亩的养殖场,映入眼帘的除了是大大小小的鱼虾池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场外连绵的红树林。李瑞忠说,该厂共有8个龙虎斑鱼池及4个虾池,红树林正是他们的取水点,也是鱼虾们赖以生存的宝库。
独创“去泥味”养殖法
“红树林内汇集了河上游及海上带来的丰富有机物,使树林区域及底泥内沉积大量的有机物,为沿岸的浮游生物带来各种养分及资源,进而成为有助水质控制的优质藻最佳的生存环境。”
如此一来,由雄性龙趸与雌性老虎斑杂交培植而成的龙虎斑在净水养殖下获得滋养及保证,同时加上东主“去泥味”的养殖法,成功获得众多本地餐馆青睐。
他说,陆上养殖难免会遇到养殖鱼带泥土味而不受餐馆喜爱的难题,因此他经研究采用特有的养殖法,去除自家龙虎斑的泥土味后,才逐渐在市场稳住阵脚。询及该特有养殖法是,他则笑称道:“独门秘技!”
“另外,红树林也因其生存而演化出的形态与特性,有助拦截淤泥及减低强大风浪对沿岸的冲击力,具有绝佳的保护海岸功能。双礼佛也正凭著这地理因素,尽管遇上大浪冲击,相信对沿岸养殖场的影响亦会相对减低。”
台湾深造 开启养殖龙虎斑之路
谈起养殖龙虎斑的契机,莫过于2012年在曼绒一带爆发的养殖虾病害危机。李瑞忠说,他原在20年前起就从事养虾业,经那年爆发的“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及“白便综合症”(WFS),导致大量虾群死亡,造成养殖户蒙受庞大的损失。
在收入严重受影响之下,李瑞忠当时仍有4名要升学深造的儿子。为求生计,他被逼苦思出路,此时,在台湾海洋大学深造的儿子李潍俊从远地传来的一通电话,正开启了龙虎斑养殖之路。
“那时,儿子在台湾发现当地养殖户已采用陆上鱼池养殖龙虎斑,因此我们见本地供应市场拥有商机,便投入龙虎斑养殖;刚起步时,我们从200至300条龙虎斑小试牛刀,5年过去后,如今我们一个鱼池已发展至约8000条龙虎斑。”
话虽如此,但双礼佛大部分龙虎斑皆是海上网箱(Sangkar)养殖,因龙虎斑皮肤薄的特性,导致沿岸养殖常面对容易受感染的问题,一旦红点入侵鱼鳃,龙虎斑就会因呼吸困难而死。
“此外,不说你不知道,有许多人以为龙虎斑是国外研发的鱼种,但其实它是不折不扣的‘国宝鱼’,是由沙巴大学联合培育成功的产品。”
经济价值高 冀受国际承认
万事起头难,李瑞忠分享道,虽说养殖龙虎斑经济价值高,但初期投资涉及成本较高,且养殖不易,必须兼顾水质、酸堿度、气候变化、温度差异、藻类、土壤等各种因素。
“如早期龙虎斑的泥土味就是令人头疼的阻力,虽然已获得解决,但它实际上为高价鱼,一般在婚宴及佳节才会成为大众首选。”
他说,单论养殖环境就不容易操作,如温度最好维持在28至32度、酸堿度需胥视日夜维持在7至8.2等,皆是繁工细活;实际上,一条4寸龙虎斑鱼苗成长至一公斤或一尺半的龙虎班就需时一年,再加上30%的死亡率,顿时令人倍感压力。
尽管龙虎斑经济价值高,但随著本地养殖龙虎斑的供应越来越多,再高的价值皆比不过普及的进度。李瑞忠说,以往一条一公斤的龙虎斑市价逾70令吉,但现今,同份量的龙虎斑却降价到45至50令吉。
有鉴于此,李瑞忠希望政府各相关单位,可促成国际卫生检验,好让我国龙虎斑受国际承认,进而一改现状,开拓中国及香港庞大的市场。
“一旦达成出口,也希望政府能效仿其他国家,在高额的运输费上给予津贴,减低养殖户的成本,刺激本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