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马华公会创党75周年,但它已呈现疲惫的状态。在国会只剩下两名国会议员,在柔甲只剩下6名州议员。虽然在今时今日,马华的领导层不断发奋图强,再加上亲马华的民间团体和个人也都希望马华有所作为,也有机会翻身。但从2008年开始,马华的国州议席不断地下降,当年参选40个国席和91个州席,结果只有15人中选国会议员及32人中选州议员,成绩差强人意。
在这方面,马华和民政一样,都在槟州选举中一败涂地,而出现由民联主政的州政府。
在2013年的大选,马华又进一步下滑,只剩下7个国席和11个州席,这意味著马华已如同夕阳西下。
来到2018年大选,马华空前惨败,除了魏家祥保住1席外,其馀候选人全败北。翌年的丹绒比艾补选,才让马华扳回一局,黄日昇也就与魏家祥结成双打。而在州议会方面,后来通过新的选举,马华终于在柔佛州拿回4席,而在马六甲也拿回两席,且有行政议员之职。
但整体来说,马华自重创后,它又无法在补选中拿回面子和尊严,以致被“僵死”在团结政府中。例如在新古毛补选中,采取消极的不助选策略,结果适得其反,所谓的杯葛行动成为笑柄。
团结政府是个新奇的组织,表面上有19个政党组成,实则是成员中的马华没有内阁成员,国大党也没有代表,沙巴的民兴党同样分不到官职。
因此,我们也不清楚为何马华未能入阁,而又心甘情愿地继续留在团结政府内?同样的,国大党也只有一位国会议员,没有入阁成员。更让人不解的是,既然巫统不得不加入团结政府,但又不能给马华及国大党官位,那它们加入团结政府又有何意义?
是否应留在国阵?
其实早在2008年大选后,马华党内外也有人论及马华是否应留在国阵?结果没有结论。
比较摸不著头脑的是,马华在进退国阵中似乎陷入泥潭,因为留在国阵也得不到好处,只有蔡智勇出任官联公司的董事。但也显示不出马华的重要性。
在今年初,魏家祥还义正词严地说,如果有成员党背叛国阵(应是指巫统和国大党),那马华将毫不犹豫地退出国阵。可是,最近,马华在吉打庆祝75周年党庆时,魏家祥又说马华绝不退出国阵,希望能翻身再执政,这才是马华的真正立场?对此,我有以下几个问题想问魏家祥:
1、如果下届大选,行动党不让步,而是坚持在原区上阵,那马华会否制造如林建寿时代的“七人帮”向行动党下战书?
2、如果团结政府无法给马华提供过往的席位,马华又去哪里找出新的席位?
3、马华若一直屈居于下风而没有出头天,魏家祥又如何打翻身仗?
4、没有强烈的迹象显示巫统会退出团结政府,又何来寄望巫统重新与马华结合,重整国阵?
在另一方面,虽然我们也看到巫统开始有一些异议的声音,似乎不赞同保住团结政府的局面,而是让各成员党自由开打,选举过后才来合作,但这种做法等于是破坏团结政府的合作形象,它们在选后又如何重新合作?
其实我们观察几场补选后,也得到初步的结论,那就是选民投票的倾向还是存在著种族上的传统;尤其是选民年轻化(过去是21岁才登记成为选民,现在则是18岁自动成为选民)之后,投票的倾向就比较种族化。
假设18岁到40岁的选民倾向国盟,那对巫统、马华和国大党是存在著隐忧,因为年轻的选民会喜欢新的政党,而不是老牌政党。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团结政府中的大党,如公正党、行动党、诚信党、巫统、砂拉越政党联盟及沙巴人民联盟主张保持原状,那马华就没有戏了。
失去主动权
这样一来,马华无法掌握主动权,即使没有人背叛国阵,马华也无法在国阵内得到好处,还是一样得看脸色行事。在过去,人们指责马华一直看巫统脸色行动,所以才引发华社的怨气和不满,如今魏家祥却倒过来说,只要巫统背叛国阵,马华就会自行上路。为何不能在这个时候自行策谋未来的道路,不必等巫统的新动作(这就好像回到从前,巫统有动,马华才动;巫统不动,马华就没戏了)。
如果巫统无法顾及国阵成员党的利益,那马华靠著这棵大树有用吗?因此,与其相信魏家祥的说法而处于被动的地位,魏家祥不如向巫统要求重视马华,否则马华在行动党压制下,它是没有空间的。至此,魏家祥不应再顾左右而言它,反而是应该听取民意:华社希望马华成为什么样的政党?马华能脱胎换骨吗?
写到这里,我对马华近年来走中国路线不做任何争议,但双方的往来较多是纸上谈兵,涉及教育的也应该归给优大和拉曼理工大学处理,贸易的也归由企业处理,这样留给马华的只有政治,但中国的政府与马来西亚政治各有立场和原则,也属于政府间的事务。除非马华能充为中间人,从中国的进步及科技方面吸取新知识给本地企业,也争取到大批的投资,让国家接受更大的利益,否则我们还是看不到成绩的。
马华不能过于分心管政治以外的事,因为马华是一个政党,不是一个社团或商业组织,这是需要分清楚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