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个月的主要数据库(PADU)注册在3月31日截至,经济部长拉菲兹披露共有1155万名18岁以上公民或52.6%已更新资料。政府收集我国公民大量的个人和家庭资料,其中一个目标是实施针对性补贴政策,以平衡政府的财政状况。
政府提出的针对性补贴政策其实并非新鲜事,早在第六任首相纳吉执政时期便已讨论过该政策。此后接任的几位前首相也曾讨论落实针对性补贴政策。政府落实针对性补贴的主要理由是每年财政预算案中拨大笔款项用于各种补贴,且拨款数额逐年增加;另一厢,政府背负的债务持续增加。
根据去年总稽查司的报告指出,2022年汽油补贴占所有补贴的81.5%,也是财政部开销大幅增加的原因。而PADU计划的推出是为针对性补贴政策铺路。此前媒体报导,政府将在今年开始分阶段落实燃料针对性补贴措施。
尽管政府多次喊话要落实针对性补贴,可耐人寻味的是,政府至今并未公布将以何种方式落实燃料针对性补贴政策。目前落实的燃料补贴政策,是以本国人民和外籍人士作为区分,例如禁止油站向外国注册车辆出售RON95汽油与柴油。
假如政府计划通过PADU收集到的资料,按个人或家庭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提供燃料针对性补贴,恐怕知易行难。政府在落实针对性补贴时将面对各种复杂又困难的情况,如果没有处理得当,产生民怨,或将摇动执政权。
虽然大部分上班族开车上班,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公民乘搭公共交通上班。举例来说,假设一个B40收入群体,拥有一辆国产汽车,不过每日是以50令吉无限次通行证乘搭公共交通上班,那么政府给予他的针对性补贴形同增加他的额外净收入。这种情况下的补贴,是否公平和合理呢?政府如何鉴定每位公民的通勤方式?
此外,M40收入群体父母买一辆汽车予正在大学求学的孩子,基于他还是大学生,没有收入,是能享有针对性补贴。如果另一种情况,大学生的父母是T20收入群体,是否能享有燃料针对性补贴呢?若还要考虑各种车款更添复杂程度。
如果政府发“补贴卡”,卡内补贴则有可能被转卖予他人套现;如果是现金汇入,加油的时候,车主每次将感受到汽油过百令吉的压迫感。
我们姑且相信PADU的公民所有资料无误,推断出的结论可能缺乏统计支持,因为只占18岁以上人口的52.6%。如果一意孤行,排除了不该排除的群体,民怨四起,安华政府或将面对重大的政治风险。这也是几任首相迟迟未能落实这政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