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市议员吗?你知道谁是代表你的区的市议员吗?绝大部分民众并不知道。
甚至市议员本身也搞错~我曾经在脸书向一位巫统女市议员提出该区民生工程的建议,但是另外政党莫名其妙跳出来“对号入座”蹭热度。
地方政府掌管广泛民生事务,从巴刹、住宅区道路与垃圾、经营执照、路灯与沟渠,影响民众生活非常重大。
照理,市议员与民众应该最为贴近;现实中,吊诡的是,市议员对民众来说却是遥不可及,因为他们不需要靠民众当选。
马来西亚和英国一样有中央、州、地方这三层政府;各别征收所得税、土地税、门牌税,并且秉持"有投票权才能征税"的原则。
地方政府有了选举,才能迫使政党推出能干的市议员,改善地方事务,提升服务人民的素质。
政治人物不可在地方政府选举议题玩弄种族政治;别忘记,这也是3R之一!
可悲的是,目前的市议员是政治委任,导致掌权者按照派系,以“赢者全拿”的方式,把市议员职位酬劳自己派系、排挤打压其他人,即便不具备工作能力、甚至摆明不愿意为民服务;派系站队问题也导致经常有些市议员不肯、不敢和州议员合作。
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前阵子就向市议员与村长提出警示,不合作就革职。
别忘记,市议员虽是政治委任,这依然是公共职位,不是私人财产。
民众只能选国州议员却不能选市议员,因此民众日常的地方问题找国州议员求助;但是当国州议员却没有任何代表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规划(譬如门牌税调涨)和民生工程拨款的使用(修桥修路),也就一无所知。
联邦政府通过财政部下放的马来西亚道路档案局年度修桥修路拨款,中等小城市议会就有两千多万。
可怜民众,就譬如火灾不知道如何联系消防局,却只能找医生或找老师;岂不荒谬?
因此,我在11月29日州议会致辞中就提出,在没有民选的情况下,应该让州议员委派至少一位市议员,以便于和地方政府有个沟通渠道。
巫统州议员在稍后的致辞中回应表示不赞同地方选举,理由是,州政府已经是民选,而市议员是州政府委任,因此也算是间接民选了。
2022年8月1日,我在国会通过反跳槽后,提出下个重大政治立法改革是地方政府民选。
其实,按照希盟执政时期的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祖莱达2019年所公布的规划;原定在2020年6月向内阁提呈落实地方选举的建议书。
然而当年2月喜来登政变打乱了政治体制改革,而当年希盟执政初期的改革黄金期与氛围也已经错过不复返。
希盟政治领袖提出地方政府选举完全是为了还政于民、是从民权角度出发,政客不应该还以种族身份认同(identity base)的旧政治观念来思考。
我自2018年迄今,多次通过州议会、媒体评论、文告,一以贯之推动地方政府选举。
2018年我在<尽速办地方选举>指出“让地方政府体系包括市长、市议会主席、市议员民选,让人民选出实际有管辖权的县市级行政部门首脑和地方立法市议员,让他们来具体负责和面对其管辖权内的事务”。
地方政府民选才能解决市政厅、市议会与民众需求脱节的根本问题。
团结政府下,森美兰州为例,有行动党和马华市议员共同监督市议会与制衡,这是以前不可想像的。
印尼政治以前都是按照种族或宗教的身份认同(Identity base)来投票,一直到了佐科担任总统;但是也到了他第二任期,才逐渐见到打开多元政治局面。
印尼用独立时的建国五项原则PANCA SILA推动了多元政治格局,马来西亚的极端分子却试图扭曲国家原则来控制民众的日常衣著、不允许穿短裤进政府部门!
我期盼在安华领导下的昌明大马,能够逐渐冲决网罗、跳脱种族狭隘格局、驱散魑魅魍魉,建设一个多元中庸的国家、发扬民权的公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