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955-2023)突然骤逝(2023年10月27日)引发了国际及中国国内的关注,几乎全世界当政者都不得不注视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而中国的民众也几乎不约而同地在合肥市徽州大道红星路80号的宅楼(李克强少年时曾居住的地方)向一代政治家献上不计其数的鲜花,也有无数人群向其宅楼鞠躬。
这种哀悼不算是抗议活动,只能被视为对情绪的表达,但它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共第二代领导人胡耀邦逝世后所带来的未可控的严重后果。
胡耀邦(1915-1989)是长征的红军,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结束之后,他复出从政。也在改革开放政策下,在1982-1987年担任中共总书记,对时局的拨乱反正有其贡献。但在1987年被指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辞职。他在1989年4月15日逝世,最大的功绩是为300万名干部平反。
同年的4月22日,胡耀邦的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杨尚昆主持,而由赵紫阳致悼词。邓小平和其他国家领导人共数千人都出席追悼会,场面肃穆。
在这之后,追悼会起了大变化,天安门广场有越来越多的人聚合,表面上看来是悼念胡耀邦,实则是群众要求国家进行改革,严打贪赃枉法和倒卖牟利的贪官,几乎形成一个极大的压力,强迫政府在政策上改弦易辙,最终导致“六四事件”。
有关事件从发生到6月4日,一共43天,政府才派出军队清除麇集在天安门广场的群众。虽然军队在后来平息了人群,但中国的国际声誉却大受打击,也有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杯葛行动,企图让中国更加孤立。
在3个月后,也即是1989年的9月,我因业务到北京出差,与北京友人乘搭出租车到天安门参观,但司机一听说要去天安门马上拒绝,后来我们提出双倍的车费后,司机才勉强载我们一程到天安门广场走一走。
自此之后,中国政府对各个城市单位;尤其是学校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停止大学有异样的行动。这场所谓“六四事件”也成为中国一道抹不去的阴影,永远留下历史的伤疤。
六四之后
经过六四的残局中国不得不重塑形象,但也花了20年的时间(1990-2010)才让外界改变它的印象。因此在六四之后,对赵紫阳的逝世及李鹏的逝世都没有大规模的悼念活动。
另一方面,即便邓小平理论的提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的“发展科学观”都没能阻止中国的贪腐案件不断发生。因此当习近平于2013年接任中共总书记兼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后,他就对贪腐行为采取大刀阔斧的政策,许多贪官污吏及企业的不法手段也因之被取缔和扣押。
习近平2012年上位之初,他的班子以李克强为辅。依据中共2012-2017第十八届常委排阵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及张高丽。来到了2017-2023第十九届常委排阵改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及韩正。在第十九届的常委中,除了习近平和李克强留任外,其馀五人是新进的常委。
来到第20届(2023-2027)常委中,留任的只是习近平、赵乐际及王沪宁,新人则有李强、蔡奇、丁薛祥和李希,下马的是李克强、栗战书、汪洋及韩正。
本来按中共党章,总书记一职也只任两届(如江泽民和胡锦涛),但习近平在2017年时,通过修改党章,允许党总书记不受两届任期影响,连选得以连任。
就这样,习近平在2023年顺利蝉联。他不但打破党章所限,更因之而成为毛泽东时代以来的国家最具权威的领导人。
至于中共为何修改党章?一向从未有所公布,但一般推测习近平是看到中国的官商贪污越行严重,如果不断换班子,也就不能对不法分子有所震慑,因此需要具有更大权力和任期不限的人来掌舵,习近平就成为这个时代的第二个毛泽东。
从中共的理论和言论来看,要确保中国江山永不变色,就要保住红色政权,最主要的是贯彻和坚持“党指挥枪”的不变原则。
防胡耀邦事件重演
另一方面,当2017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就与中国开始交恶;在2021年拜登继任总统后,更是不遗馀力地猛敲中国,理由是美国不能容忍中国在政治和军事力量上迎头赶上美国。
正当习近平努力巩固其政权和地位时,不幸的又发生外长秦刚和防长李尚福及其他相关人士落马的大事,间中又似乎隐藏著美国已取得中国的军事密件,一个是令完成(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之弟)逃往美国献出的密件;另一个传言是中国的火箭军(二炮连转成)的机密也被人卖给美国,几乎暴露了中国的军事机密,对中国的战略部署起著不利的影响。
人们不知道外长与防长被革职的真正内因,但人们怀疑他们可能触及相关的事件。
正当中国政府在努力与美国恢复正常关系时,李克强的噩耗,对习近平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冲击。中国政府不得不防范于未然,除了严禁大专卷入抗议风潮外,也不允许过于公开反应对政府的不满。
为了防止胡耀邦事件重演,中国进行控制是必要的,但也应让民众通过和平的方式悼念李克强。毕竟李克强有为民服务的功劳,只是未能全面舒展出来。从媒体视频中窥见,李克强是位有抱负的政治领袖,只能遗憾他长才未竟,便已到退休年龄。在他之后,接班的李强是否有更好的政绩让中国抵住外来的压力而化险为夷?这才是重中之重。
就此来看,我们都不希望有人借李克强的逝世做文章,但也希望中国对有贡献的人要公平和公正地对待,让后来人有所依赖,也能持续斗争的正确方向。无论如何,在这个时刻,李克强是走得不是时刻,也给后来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