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西马马来政党不断炒作“马来人不安”的情绪,尤以2018年大选后,“华人或非穆斯林主宰政府”的舆论更是成为马来政党的主流论述。从我国独立、建国至今,首相、财政部长(十四位前财长当中有三位华人)、教育部、内政部和国防部等重要内阁部长职位都是由马来领袖出任,“华人或非穆斯林主宰政府”的舆论让华人摸不著头脑,以至东马人都甚感不解。
六州选举已吹响号角,马来政党及右翼团体必然再次炒作安华领导的联合政府是“华人或非穆斯林主宰的政府”。那么,“华人或非穆斯林主宰政府”的论调是否正确?由于种族论述在西马大行其道,因此本文只就西马半岛的165个国会议席整理出议员的种族人数。
过去,巫统屹立不倒,被视为马来人的守护神,靠的是“以巫统主导,马华和印度国大党为辅”的三族共治“国阵模式”治理我国。2004年大选是巫统前所未有最好的成绩,几乎达到可以单独执政的局面。
惟这个三族共治的“国阵模式”被2008年的“政治海啸”打破了。从表一所见,在2008年和2013年的大选中,虽然巫统丢失国会三分之二优势,但执政党的马来裔议员依然占多数,也比在野党的马来裔议员多。
2018年的大选,希盟在马哈迪和土团党的因素下,成功取代国阵入驻布城。在执政党的阵营中,马来裔议员依然占多数,不过少于在野的马来裔议员。巫统和伊斯兰党的议员共64人,比执政党的马来裔议员多出了30%。马来人作为我国西马的大多数人口,在如此的局势下,执政党的马来代表性显然缺乏正当性。
即便希盟与国阵在2022年共组联合政府,在野的伊斯兰党和土团党的马来裔议员比执政党的马来裔议员还要多出22个。因此,不管哪个马来政党在野,必然会炒作执政党的马来代表性不足。
尽管这两届大选的执政党马来裔议员少于在野马来裔议员,不过马来裔议员的总人数却从2008年的109人增加到2022年的120人。
马来右翼组织和在野的马来政党不断挑起“华人或非穆斯林主导政府”的舆论,吊诡的是,华裔议员总人数从2008年的43人减少至2022年的33人。华裔议员减少的其中一些原因包括选区结构的改变、行动党和公正党培养马来领袖对垒马华候选人以及“选党不选人”的因素等等。
而所谓“华人或非穆斯林主导政府”的舆论其实是晚了20年才提出。华裔议员最高峰的时候是在2004年大选,马华和民政党的执政党议员共41人,加上行动党8人,一共是49人。(见表二)
“华人或非穆斯林主导政府”论述受欢迎另外一个原因是马来政党的分裂。伊斯兰党原本是唯一能与巫统抗衡的政党,惟马哈迪在2016年催生了土团党,后者在2022年崛起成为一股足以取代巫统的力量。
希盟首次入驻布城后,没有好好处理后“国阵模式”的三族共治论述;第二次入驻布城,看似也无法梳理一套有效的论述来回应“马来人不安”或“华人或非穆斯林主导政府”的舆论。如何向马来选民说服或证明,不管过去哪个政党选举上台,我国执政党的议员一直以来都是多元种族背景,是希盟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