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红们逐渐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香港,网红也被称为“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简称KOL),他们通过自己的话语、行为和形象,在各大平台如优管(YouTube)、面子书(Facebook)、TikTok和推特(Twitter)等,吸引大量的粉丝和追随者。
网红大致上可以被归纳为美妆网红、美食网红、生活方式网红、游戏网红、综艺娱乐网红以及政治评论网红。
随著大马在308政治海啸后政治意识的崛起再加上社交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素人开始关注和讨论政治问题,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些政治派别和观点。
由政治素人或从事传统主流媒体经验转换跑道摇身一变的政治网红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政治网红对普罗大众的政治思维塑造和影响必须受到正视,他们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操弄跟随者的政治取向。撇开别的类别的网红,本文要著重于讨论政治网红到底是真正的正义还是虚伪煽动。
首先,政治网红的粉丝和追随者当中不乏年轻人、大学生、甚至是政要或企业高管。追随者不仅会关注他们的生活、时尚和消费观念,也会听取他们的政治观点。
因此,政治网红的话语和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可能会对公共领域和政治舆论产生影响。政治网红的影响力和政治意识的崛起,不仅仅是社交媒体的产物,也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如果传统主流媒体是政府或商业组织以外的第三势力,政治网红就是第四势力。
所谓“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一方面,政治网红可以通过引领公众意见、推动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政治网红可以通过调查报道和公开披露不当行为来推动社会变革,甚至可以促进民主和人权的发展。此外,政治网红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力量,为社会弱势群体发声,为公共利益发声。
另一方面,政治网红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首先,政治网红的观点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情感倾向,可能存在片面和偏见。其次,政治网红的行为和言论可能会引发争议和冲突,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和矛盾。最后,政治网红的行为和言论也可能会影响公众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导致一些公众盲目追随、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内容消费者
当下的政治网红深谙如何维持良好的“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政治网红就是内容生产者,负责更新内容供给他们的粉丝,粉丝就是内容的消费者。
许多政治网红常常频密地在网络上针对时事肆无忌惮地分享观点,表面上是为民主护航,殊不知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政治立场灌输给追随者。这是因为社交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和消费更加去中心化,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无需受制于传统媒体机构的编辑和审核。这种去中心化的特点为更多的人提供了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同时也打开了一个庞大的缺口,让不顾新闻伦理的政治网红荼毒民众的思维。
因此,政治网红可形塑跟随者的意识形态,更甚者已经对民主和言论自由构成严重的威胁。这种现象在年轻、没有政治思考的能力的追随者身上尤其明显,他们往往容易被政治网红的言论所影响。
政治网红对政治话题的煽动和散播,可能会对公众产生误导和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对社会的正常运作带来深远的影响。举例而言,邻国新加坡在疫情期间发生了“假接种”疫苗案,反疫苗组织Healing the Divide创办人及私人医生就因面对撒谎欺骗的控状。在美国也有网红煽动抵制疫苗。这可能会导致公众对疫苗的信任度降低,从而危及公共卫生安全。
一些政治网红的言论和行为往往是表面的、轻浮的,而且容易引起短期的热点话题,这容易让人产生消极怠政的想法。一些政治网红在社交媒体上频繁传播这些内容,会让人们形成思维惰性,忽视更广泛、更复杂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要堵住不负责政治任网红造成的破口,我们就必须了解主流媒体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毕竟主流媒体是权威媒体,有责任传递准确的信息,帮助公众了解真相。
主流媒体泛指传统的新闻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而政治网红则是通过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平台,依靠其个人魅力和话语权,吸引粉丝的人。前者承载著报道新闻、分析事件、传递信息、监督权力等公共职责,其内容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编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反的,后者的内容更加个人化、情感化和娱乐化,许多时候缺乏客观和严谨,难以与主流媒体相比较。在政治言论中,公众应该注重听取主流媒体的报道,而不是被政治网红们所误导。此外,公众也应该自己思考,保持独立的判断能力,不要贪图政治网红所提供的懒人包而失去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政治网红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也可对民主和言论自由构成威胁。我们不能忽视网红在政治话题中的作用和影响。政府和民间必须加强对他们言论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主流媒体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正确的信息渠道和思考方式,我们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行动,维护民主和言论自由的权利,也可以避免被政治网红操控我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