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是政府接下来一年内将如何分配资源来促进经济成长的重要计划。预算案内主要可以分为收入和开销两个部分。当开销大于收入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毫无意外,上周五(2月24日)提呈的财政预算案也出现了赤字,而消灭赤贫依然是一大主题。
不过,当政府难以在短时间增加收入来应付庞大的开销时,政府就得做出权衡,简单来说就是取舍,因此任何的政策并不是毫无代价的。尽管这次的财案并没有出现针对企业的繁荣税,而是转由通过增加T20群体的所得税和针对个人为主的奢侈品税,富人就成了为财案买单的一方。在权衡的抉择上肯定会造成“顺得哥情失嫂意”的局面,有人欢喜有人愁。
除了从数字上量化(quantitative)解读财政预算案,不妨从定性(qualitative)角度来解读。我在《财案开源良策在何方?》一文中分析了本次的财案是后疫情时代财案,政府的挑战已经从公共卫生危机转移至影响更深远的通货膨胀问题。疫情让微型与中小企业(MSME)首当其冲。这些企业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欠缺资金,受落于数码化的进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因受到疫情影响,2021年微型与中小企业对大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滑落7.3%至37.4%。微型与中小企业对就业市场的贡献一直维持在47%以上,显示该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小觑。
然而,微型与中小企业长期以来无法追上全国劳动生产率以及非微型与中小企业。以每一位员工来计算劳动生产率,微型与中小企业每位员工只得7万0827令吉,远远低于全国的9万0697令吉,以及非微型与中小企业的10万8921令吉。因此,2023年财案的另一个主题是数码化将如何提升微型与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当交通部推出电子路税的应用程式是,我在《MyJPJ方便但未必安全可靠》一文中探讨到电子政府服务是不可挡的趋势,并提及政府更需要加强数码共融(digital inclusion)。
数码化微型与中小企业
最新的财案中,政府以身作则提升云端政府(MyGovCloud)和数码化各项政府服务。从定性来看解读财案,政府将透过在每一个州选区设立数码经济中心(PEDi)来提升小商家对资讯科技和电子商务的知识。
另外,政府也推出总值1亿令吉的数码贷款项目供小贩申请一对一的补助最高到5000令吉,用作订阅数码销售点、会计和货仓管理软件。在农业方面,政府也通过MDEC扩大数码农业科技(Digital AgTech)计划来训练小园主适应和应用科技。
总体来说,从定性因素来看,政府在财案中要数码化微型与中小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将会对长远的发展有利。数码化可以帮助该企业更有弹性应付全球化的趋势,至少可以引领小资金的企业入门,提高它们的竞争能力。数码化也可以让企业更有系统运营,甚至慢慢减低对劳动力的依赖。在面临老龄化社会,数码经济是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