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打华玲本月初发生山洪,淹没数十个村庄。当地居民和公民团体认为,依纳斯山森林保留地大片森林遭清除,以改种猫山王榴梿,才会酿成大祸。事实上,公民组织从四年前就开始警告,在山地伐木垦殖会造成土壤侵蚀,政府却坐视不理。根据吉打州务大臣沙努西的说法,获得批准的种植项目涉及面积多达3万英亩。如果全数种植成功,大约会有至少100万棵榴梿树。
这场灾难成了政治皮球。沙努西先是驳斥榴梿园为洪水肇因,称这次事件是山上积水导致的自然灾害,后又说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不能有开发活动,不知该榴梿垦殖项目如何获得环境局批准。环境局却表示,他们从未批准在依纳斯山种植榴梿,2013年的环境评估报告是开发土地种植橡胶树。就算是种植橡胶而非榴梿,人民依然无法得知业主为何能在山地进行垦殖。
伊斯兰党声称,种植榴梿的计划是前任希盟吉打大臣慕克里兹所批准推行,慕克里兹反驳该说法,指出这是其前任国阵吉打大臣阿末巴沙的作为。阿末巴沙则说,批准该榴梿园是为了在伐木之后种植更多树木。可是,猫山王榴梿树并非马来西亚半岛林业局建议的再造林品种。以清林后复育林地为由,批准在森林保留地种植榴梿,乃是无稽之谈。
吉打反贪会目前正在调查榴梿园计划是否涉及贪污。首相署已指示能源及天然资源部调查洪灾事故。部长达基尤丁表示,依纳斯山之前不曾被列为具高风险发生天灾的地区。环境及水源部部长端依布拉欣指出,初步调查显示,山顶的榴梿园水库破裂造成洪水。当时的降雨量不超过40毫米,亦即未达暴雨级别。
虽然政府仍然在进行调查,就目前掌握的资讯而言,一个低风险区在普通雨势下发生如此严重的灾害,已表明这次的洪水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执政者一直把环保团体的警告和居民的投诉当作耳边风,现下只顾敷衍塞责,推托大自然为罪魁祸首。
不到一年前,日莱峰发生洪灾,公民组织质疑是保护区伐木活动所致,当时吉打大臣沙努西也一口咬定这是天灾。吉打州政府热衷于采石和开采稀土的活动,无视破坏环境会再度引发严重灾害。(山洪惨剧,神的旨意?)
防砂坝治标不治本
首相依斯迈在日莱峰洪灾之后宣布拨款7500万令吉给吉打州整修基础设施和协助灾民重建家园。其中2280万令吉用于建造两座防砂坝,预计于2023年中完成。现在,华玲发生水患后,首相又宣布政府将会建造更多防砂坝,以防止类似华玲地区的洪灾重演。政府准备拨款3930亿令吉用于应对气候变迁的影响,建造防砂坝属于其中的防洪项目。
然而,日莱峰和华玲所发生的洪灾不是极端气候所导致。环境及水源部已经指出,华玲当时的降雨量并非超乎寻常。去年日莱峰水灾也是在不到两小时的暴雨后就发生。诸多迹象显示,这两次洪灾皆与山地开发有关。把山洪归咎于气候变迁的影响,无疑会转移视线,掩盖事故的真正因素。所谓的解决方案因此也会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之上。
防砂坝的一般功能是拦阻砂石和缓和水流,广泛用于高山溪流。然而,防砂坝抑止土石流的效果往往随著因为泥砂淤积而逐年减少,水流方向也因而改变,冲刷两侧坡脚。防砂坝库容在结构不稳的山区容易迅速淤满,一旦狂风暴雨来袭,就难以阻挡土石流。
防砂坝防洪功能有限,而且可能产生多种负面效应。有研究显示,建造防砂坝会加剧河床侵蚀,河床侵蚀又反过来减少防砂坝本身的寿命与作用。再者,为了建造防砂坝,事先须清除大片树林,以便开辟道路。除此之外,防砂坝会阻断河流连续性,影响水质与溪流生态系统。因此,建造防砂坝所造成的环境冲击与代价或许大于我们期望它带来的益处。
像日本、韩国、印尼、台湾等地区,山地多平原少,加上地震和台风等威胁,建造防砂坝是不得已的措施。不过,马来西亚没有这类风险,毁林才是华玲和日莱峰等严重洪灾的主因。防砂坝的策略不仅耗资不菲,实际效果也存疑。故此,杜绝山地开发的根源问题,才是真正的防洪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