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7月8日在奈良市区街头演讲时被41岁枪手近距离枪击,由于失血过多送院后伤重不治身亡,震惊全世界。一个枪支管制极为严格与极少发生枪击案件的国家,竟然发生这一骇人听闻事件,令人一时反应不过来,也几乎难以想像。
其实,由于日本是个安全系数极高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人均拥有1.2支枪械,是日本的400倍。这也造成日本警方对政治人物保护的疏忽与怠慢,此给犯案人提供了下手的便利。特别是日本政治的竞选活动,多鼓励候选人与民众近距离接触,以表达亲民,这也是很多民主国家的惯例。
安倍是日本在位最久的首相,民望极高,深受爱戴,此意外令许多人悲痛不已,特别是日本人没有想过,他们尊敬与拥戴的安倍却要以这种“不寻常”的方式离开他们。
在全球为安倍离世而陷入悲哀、痛苦的氛围时,一个国家被视为“爱国者”的人民却似乎如获“至宝”,窃喜兴奋,还幸灾乐祸。他们用欢乐的方式来表达及庆贺其中的喜悦,这个国家剑指的是中国的所谓“爱国者”。但中国外交部被中外记者问到此尴尬问题时,其发言人赵立坚唯有回应:“不予置评”。潜台词是:网民我们管不了。
任何人对一国前元首的去世表达哀伤,特别是令人震撼的枪杀,本来同情与悲悯才是人之常情,但中国爱国者的另类表现,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难道他们间接肯定“杀人者”?中国人如此情绪化反应,是扭曲的人格,还是无法逃脱的民族情意结,对日本人就是痛恨?
从民族情感出发,日本曾经是中国的侵略国,南京大屠杀是个难以磨灭的历史痕迹。从历史脉络切入,日本二次世界大战的斑斑劣迹,杀害无辜,罄竹难书。但问题是,现在中国人都对日本人恨之入骨么?对日本人除之而后快么?
除非中国人准备跟日本作最深层的切割,彻底拒绝日本及日本人,甚至完全拒绝日本企业登陆中国任何一片土地,否则这样的一种方式“嘲讽”日本人尊敬的领袖,恰当么?在日本人最悲痛的日子却表达了中国的“狂欢”,是否暴露了中国人扭曲的人格,以及走不出的、深层的仇恨心理?
对日本,中国人爱恨交织,矛盾重重。对于安倍首相之死,难道最好表达就是庆祝、放鞭炮,否则无法泄个人积累的怨怼、愤怒与痛恨?看到中国网络及商城挂布条写著庆祝安倍之死。如有店家打出“庆祝安倍归西,普天同庆,全店买一送一”的促销条幅;有人调侃凶嫌是“抗日英雄”,形容“日方有难,八方点赞”、还有离谱的“愿枪手平安”等评论,这些反应看起来令人心寒。
梁静茹也遭殃
安倍在日本人心目中,是令人尊敬的伟大政治家,他的离世引发众多日本人络绎不绝自动自发前往遇袭现场的献花台致哀表达不舍,还有人泪流满面。世界多国领袖都表达与肯定安倍的世界贡献,美国、印度、欧盟等国及台湾还特意以官方名义下半旗表示深切哀悼。
据中国外交部透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个人名义对安倍晋三前首相突遭不幸辞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安倍的亲属表示慰问。习近平在唁电中表示安倍“在任期间”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进行了努力,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但习近平的“深切哀悼”与中国网民满满的“喜悦”形成强烈对比。中国一向是个网管极为严格的国家,网络突然可以自由表达对安倍的嘲讽,显然获得官方默许。我国歌手梁静茹的歌曲《可惜不是你》就由于被许多中国网友留言“可惜不是你”,导致中国QQ音乐网页版紧急下架,网易音乐虽然留著歌曲,但相关评论被删除。就其原因,原来“可惜不是你”这类台词有暗讽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可习不是你”之嫌,结果马上遭到屏蔽。梁静茹意外中枪,深感无奈。
我注意到行动党副秘书长刘镇东在个人面子书留言向安倍致哀,还表达与安倍同在,简单几句话也遭众多网民“围剿”,冷嘲热讽,谩骂连连,表现一幅如对安倍表示同情都是犯上天条似的。
爱国的方式与行为都是一种本能,也是良善的举动,但一旦矫枉过正,就会成为制造仇恨与对立的因子。最终也会在互相伤害中造成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彼此的渐行渐远。如果中国领导人遇到同样悲剧,日本人如作同样反应,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场景?难道中、日两国到今天表面的和好只是一场“戏”,骨子里却恨死对方?
我们当然不会遗忘历史,但如果历史一直再教导我们的是仇恨、愤怒、报复,而不是宽容、厚道、同情?那读历史的真正意义与目的在哪?我这里没有一个彼此都认可的“标准答案”,或许还请大家都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