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一直存在难以改变的观念,即是父母多认为书读不好,成绩低等孩子的一个升学去处,此观念导致技职教育沦为“二等教育”,而就读技职的孩子,常常面对世人不同眼光,让他们好像抬不起头。当有人问起自家孩子在哪里念书时,父母第一个反应总是难为情回答:“他书都读不下,没有办法,只有送他去学一门手艺”。似乎显得无可奈何,潜意识暗示工字不出头的沮丧。
尽管技职教育是未来职场上急需的人力资源与人才储备,但此观念如果无法扭转,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都以挤入学术型教育窄门而感觉荣光,起码不会被人瞧不起。
很多人尝试用活生生个人成功案例来说明技能型教育的光明前途,但社会更多学术型教育案例被放大,技能型教育的光辉就自然无法比拟,以致相形见绌。
价值观念的改变绝对是个思想大工程,需要透过教育体系、媒体功能、以及社会共识来共同打造,否则只会事半功倍,成效有限。
每一个孩子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个人的专长、能力、兴趣与偏好,而能有效掌握孩子这方面性向与个性,引导其正确学习方向,甚至鼓励是教育工作者及父母职责所在。
学校教育本来理应扮演好这方面角色,让每个学生能够在中学的学习阶段就能充分了解“自我”,但遗憾的是,由于学校班级人数多,学生在校成绩如果满江红,几乎很难得到师长的肯定。
重整技职教育
中国淘宝网、支付宝创办人马云因为数学成绩很糟糕,1982及83年参加了两次中国大学入学考试─高考,分别数学只考了1分及19分,但他契而不舍最终第三次参加高考才考上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后,凭著自己出众的社交能力及不断学习,名列中国富豪榜,深刻影响著21世纪前20年的中国社会。
从教育层面上说,一个人在学生时代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真的会让他在将来的社会上立足,带来巨大的帮助。学校里的分数,真的不能论断孩子的未来,因此发掘孩子的专长,给以适当的鼓励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老是被师长或父母拨冷水,他自然会对自己失去进取心与信心,甚至自我放弃。
2020年12月,我国政府成立技职教育与培训理事会,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协调各个政府部门资源,并希望在业界帮助下重整我国技职教育课程。2022年度财政预算案政府更拨款66亿令吉加强技职教育,问题是此庞大拨款是否确切用到刀口上?
根据统计,我国技职院校共有1295所,分别是公立640所,州立22所、私立633所。而首相署利商特工队(PEMUDAH)联合主席萧健皓就怀疑技职院校的设备是否跟得上时代?技职院校是否了解业界的需求?
首相署经济策划单位人力资本发展主任鲁曼阿末指我国技职教育毕业生无法达到业界要求,教学法和教材也跟不上最新科技。高教部理工学院和社区学院局技职教育与培训协调处主任山苏里也表达少于一半的理工学院和社区学院学生拥有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试问如果他们连基本工具都没有,要如何满足学习要求,特别是线上学习?
我国在第12大马计划(2021-2025年)的目标是要吸引55%大马教育文凭(SPM)或同等学历毕业生就读技职课程,更长远目标则是希望在2030年把百分比再提高至60%。如何达成以上目标,政府的拨款固然重要,但也必需有效结合技职院校与业界的整体需求才有望达成,不然技职教育的落实将难取得积极成效。
院校与业界合作
6月29日三家教育组织:大同韩新学院、中国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与独大教育机构合作成立《中国天津海运马来西亚国际学院》,并以此开办《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文凭》课程,并得到大马空调与冷藏协会大力支持,提供15名全额奖学金,同时保障就业,这是院校与业界合作的良好模式。
在华裔子弟报读政府技职院校人数比例极低情况下,华社有必要思考如何共同努力开拓华裔学生在技职教育上更广泛的升学、就业与发展,否则未来我们在技术人才的培养将面对严重的断层或脱序。
我们期待更多师长与家长能看清未来就业大趋势及大环境,改变技工没出息的错误观念,帮助孩子了解与掌握自己的兴趣、能力及价值,让他们选择适当的升学方向,增强信心,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宽,并为个人未来的人生规划、发展、前途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