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不再是一个免于天灾侵袭的国家,水灾和地震越来越频密出现,特别是去年杪发生的洪涝惊醒了我国人民。
去年杪的大洪涝暴露出我国的救灾能力完全让人失望透顶,当时有55人罹难和2人失踪。大洪涝的发生固然与异常天气有关,但也与人祸息息相关。
面对各方的指责,环境与水务部指出,2021年12月18日当天的下雨量是380毫米,大概等于一个月的平均下雨量,同时遇上了海水涨潮,导致大洪涝的发生。
把肇因赖在天气身上后,环境与水务部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政府不愿意自曝其短,但我们分析这些解决方案后,就可反向推导人祸出在哪里。
首先,为了预防再次发生大洪涝,环境与水务部正在规划实施以“容水空间”(make room for water)为理念的防洪基础设施提升,包括水灾管理系统、海岸和河流的堤防。同时,各种设施的防洪能力必须从应付百年一遇(100 ARI)提升为200年一遇(200 ARI),且必须纳入气候变化因素。
换言之,该部的防洪理念早已过时,现在才要进行转变。
其二,环境与水务部说,该部正依据马来西亚国家水利研究所(NAHRIM)于2017年发布的《气候变化影响,大马海平面上升预测》(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Sea Level Rise Projections For Malaysia)报告草拟长期防洪计划,预计截至2100年将需要耗费3000亿令吉来全面提升防洪能力。
换言之,该报告出炉4年和牺牲55人后,政府现在才决定要制定全国长期防洪计划。
高科技手段防洪
其三,环境与水务部也说,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该部正在制定纳入气候变化变量的《水务适应法案》、成立国家适应中心、成立使用超级电脑计算气候变化模式的国家天气数值预测中心、制定水灾撤离地图、51个地区的水灾灾害地图和23个地区的水灾风险地图等等。
换言之,我国在之前经历了多场水灾,且半岛东海岸每年定时的水灾后,现在才想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使用高科技手段。
其四,大洪涝已经过去了4个月,即使我们有55人罹难、面对预计61亿令吉财产损失,以及共有21万4795户家庭受灾,但政府依然没有成立任何调查委员会以鉴定问题所在和提出解决方案。
其五,环境与水务部透露,全国仅有516个警报站和155个网络摄像头站(计划增加361个摄像头站)。
坦白说,这些警报数量完全无法满足我国数千个居住点的要求。相信全国各地依然没有警报站,甚至许多小市民不曾看过警报器的真面目。
其六,环境与水务部披露,马来西亚天气局在全国有247个自动天气检测站和183个手动天气检测站,但前者大约有100个已经老化和无法最优化工作,并无法提供实时和可靠的天气预测和警报。
换言之,政府终于承认天气检测能力不足!
影响环境平衡
其七,根据能源和天然资源部的说法,截至2022年3月我国有1827万公顷森林(森林覆盖率55.3%),其中永久森林保留区是1092万公顷或占了全国33.06%土地。2011至2021年之间,全国非法伐木案件是1298宗,且目前呈下降趋势,2019年有259宗,2021年是134宗。
关于彭亨州水灾发现的红泥流和树桐,能源和天然资源部说,经彭亨州森林局的调查后发现红泥流来自水流上游的土崩区,而随水漂流下来的树桐不是砍伐下来的树桐,而是榴梿树、橡胶树和油棕树的树干。
换言之,政府拒绝承认非法伐木导致大洪涝的发生,但间接承认没有规划的经济作物开发影响了环境的平衡。
一场灾害如果只来一次,这与异常气候息息相关,如果灾害定时光顾,那就与人祸有关。我国不是首次面对水患的问题,半岛东海岸每年一次大水灾,乃至西海岸或东马水灾越来越频密发生,早就敲响了警钟。
奈何,由于当局的反应迟钝和作为缓慢,导致小市民蒙受无故的人命和财产损失。更遗憾的是,竟然没有官员需要为此被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