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盟10国及中日韩澳纽15国组成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已于2022年被生效,大马也会在3月18日迎接这个挑战与机遇。
这个由15国组成的区域集团拥有约22亿人口,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加起来也高达25.8兆美元约占全球GDP的约30%,出口总值也高达5.5兆美元。同样占全球总出口的约30%。这是个全球最大的区域集团。
这个区域集团的形成应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各成员国中的贸易量,是所谓的贸易创造效应;相对而言,则有可能减少对非成员国的贸易量,是所谓的贸易转移效应。
这是因为集团的形成会简化成员国之间的经贸程序与关税,甚至可能会把许多商品与服务的关税降为零(即零关税)。有人估计,有可能在十年内,有约90%的商品会成为零关税商品。伸言之,它有益成员国与损非成员国的作用。
就成员国之间而言,虽说长期来看各成员国均会从集团化中受益,可不同发展阶段与经济结构的成员国,会在短中长期出现不同领域的得失。
中日韩在短中期受益较大
从短中期来看,中日韩较有可能是较大的受益国。之所以,在于全球经贸中,商品贸易有近20兆美元,而服务贸易有近6兆美元。商品贸易中又以制成品为主,如大马的出口中,有约80%是制成品,而农产品与矿产品只有各别占约10%。
大有进者,制成品中又有低中高端制成品的分类。基本上言,日韩主要出口中高端商品,而东盟十国主要出口中低端商品(新加坡除外)。
以大马、越南、菲律宾等国为例,电子与电器产品是最大宗出口商品;表面上看,这些电子电器产品是高科技产品,可进一步的分析会发现,这些高科技商品的本土含金量有限,通常是进口高增值的零组件,然后东盟各国如大马、越南再组装、包装测试,之后再出口。
在报价上是以最终产品(高科技)报价,可在本土的增值可能不到20%,也就是说赚的是低工资的组装部份,而不是生产高增值零组件的部份。这是个长期现象。
之所以与东盟的发展战略及国际分工格局有关。日韩台等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及较齐全的工业门类。如重化工业与电子电器业,而东盟诸国则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与较齐全的产业门类。至于何以日韩台能拥有这个优势,而东盟则缺此,则与发展战略与时机有关。
基本上言,日韩台是走赶超型工业化路线,而东盟则非。就大马言,马哈迪执政时期也尝试过赶超型工业化,可惜大体上是以失败告终,如大钢铁厂、汽车工业与多媒体超级走廊。突其因,新经济政策是关键因素之一。
日台韩能出现富有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如汽车与电子产品,而东盟则没有,原因当然是多重的,其中一个因素是1950-70年代,他们的领导层与工商业界精英有富国强的使命感,且能贯彻金融压抑与重商主义的政策,即先苦后甜的政策选择,这需要牺牲一代人的物质享受。
与此同时,发达国特别是美国也因要对抗共产主义,而对日台韩大开市场。中国在1978年后能快速崛起也与这个先苦后甜的赶超工业化路线有关。目前中国也与日台韩一样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电子产业基础,这使得日台韩中等均能在信息化时代享有竞争优势。
其中,中国因拥有市场规模优势,其竞争优势更具强势,即便美国对中国货大加关税,而可能迫使一些工业转移到东盟或印度等地;只是,转移出去的也多是低端产业或中高端产业中的低端部份,如劳动密集的部份(如组装)。伸言之,中高端部份,较有可能依然留在中国,这与中国较完整的供应链网络有关。
以越南为例,虽然近年来越南对美出口大增,可越南对中国的进口也大增。进而言之,中国出口的产品中,其实也有不少零件来自日台韩,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额虽大可实际上有相当部份是来自日台韩美,如中间产品(在大马进口中,中间产品如零件便占了最多)。
中美贸易战 东盟受益有限
之所以,与经济全球化及模块化的发展有关。今天的国际分工格局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区别或加以切割。这种跨国分工已日趋复杂,难分难舍。伸言之,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限制效果有限,却也因为受到中国的反击而损及美国企业的实际利益。RCEP的形成更使美国的限制作用被进一步削弱。
对东盟而言,虽可能从中美贸易战中得益,但也是有限,即便转移到东盟的产业也可能是较低端的。对东盟国家,就工业化进程言,RCEP的作用可能颇有限;因为更低的关税使得中日韩等少了一个转移产业的考虑。进而言,东盟诸国要在工业化上更上一层楼并不易。
说到底,这是因为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与较齐全的工业门类,特别是电子产业基础。发展到今天东盟各国已更难有效扶持特定产业与企业。在缺乏政府有效扶持下,东盟恐怕更不易出现有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与企业。
当然,这是就大趋势与大格局言,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由于中国自2019年以来已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消费市场(已超越美国),也可说是个大机遇,如何发现日韩中的利基市场,则看各别企业的眼力与努力了。
RCEP的形成也给人一种启示,即地缘经济的作用正日愈上升,各国也更著重实利实惠而不是什么抽像的意识形态斗争,对美国而言,再一味搞意识形态斗争,恐怕会招来自我边缘化。其实,发展中国家的执政精英基本上对意识形态斗争是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搞不起来,政权也会动摇,务实明智的执政精英基本上是不会再盲从意识形态斗争。这已是21世纪而不是20世纪,地缘经济的重要性,已日益大于地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