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周一(11月8日)开始玻璃市、槟城、沙巴和吉打晋级至国家复苏计划第四阶段。换言之,我国仅剩吉兰丹和砂拉越两州还处于第三阶段。 按这趋势,多数国人会认为我国离后疫期不远了,但也有人怀疑我国真的迈入后疫情时代了吗?针对后者,这是由于每日确诊数字仍维持在4位数,高居不下,与去年MCO1.0后的确诊数字相比差太远了。或许现在大家也没太在意大流行病的趋势,因为这两年来历经了病毒所带来的威胁和冲击,远远超过了个人及国家所能承受的限度。
对许多国人来说,早点放宽防疫政策,恢复生计及行动自由远比什么都来得重要,所以在落实逐步晋级的国家复苏计划难免会让民众有点“放飞”的感觉。
对我国来说,今年疫情趋势演变,特别是从年初到今年8月,或许远远超乎当局的估计,国家曾因抗疫而落实全国封锁而严重影响了经济。因此,政府在权衡有效控制疫情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与确保经济不受影响之间,展开了分阶段的国家复苏计划,借此让国人有所参考依据,共赴艰难抗疫后逐步地回归正常生活。
加上疫苗的问世和紧急加快的疫苗接种速度,减轻了病毒带来的威胁和伤害,同时也是经济复苏上的助力,因为或有助于控制当地的疫情。
虽说如此,那些在抗疫期间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已作好准备解决、修改及弥补了吗?比如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上的人手短缺及资源不平均,网络电讯的落差、移工权益偏差带来的公共卫生灾难以及我国外籍配偶的权利等。这些政策落差和人权问题会再次被政府及国人忽视吗?趁新冠疫情危机尚未完全解除,现在值得我们加以反思。
基本设施待完善
虽说后疫情时代的前提是国人须学著如何与病毒共存。但在我国逐步开放的这期间,不难发现有两极化的出现;“放飞自我”到处溜跶的民众对比抱持时刻警惕尽量避免出门的民众。因此,后疫情预料会开发更多商业创新来迎合后者民众的需求:那些对人潮密集、难以保持肢体距离存戒心的民众,可以通过无需接触的方式与他人和周边环境互动。
采纳这模式的行业将备受这群人青睐。这次疫情除了加速了数码化趋势同时也进一步迫使国人习惯数码化的世界。除了把实体店铺转向在线购物以外,一些行业的办公室及学堂课室也转向虚拟模式。可见这种大环境是日后的趋势,但我国的网络科技及设备能跟上脚步吗?
抗疫期间爆出的薇薇奥娜事件众所皆知,各州的数码落差是板上钉钉的事。尽管政府在事后尽量补救和缩短这鸿沟落差,比如说在行管令期间宣布了每天高达1GB的免费数据流量政策给予国人使用。另外,2022年财政预算案里也提高了发展开销22%,提及了5G通讯及工业改革4.0,同时也给予全国低收入家庭的大专生每人一个平板电脑等,这些皆是与提高我国科技相关的政策,但真能满足国人所需吗?
笔者认为这仅能缩短疫情前的城乡差距,还需加强为后疫情时代催化的创新做好准备。
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系统上的不足也未得到政府的正视。在抗疫期间发生的“合约医生罢工”运动事件,揭露了医务人员长久以来面对的职业待遇及福利问题。虽说政府在事后做出了相当的应对政策,也在来年的预算案对职位作出调整,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此外,各州的医疗系统及设备也有著巨大的落差,因而要在某些诊所或医院落实良好的防疫措施是难上加难。如果病毒日后以不同的形式再次袭击,我国的医疗系统是否还有足够能力应对,相信大家心里有数。
更令人失望的事,政府仍然没把来年的投资放在公共医疗卫生的发展开销上。这与进入后疫情时代所期望有所出入,一般上各国在大流行病后都会增加拨款提升国内的卫生系统以防日后再度面对公共卫生危机,解决目前系统上的弱点和漏洞乃是当务之急。
需正视人权问题
在疫情间所发现的人权问题,尤其是移工权益课题及外籍配偶权利问题等是我国日后需面对的现实,政府需正视严厉执法卫生和劳动政策,而商家们也需要检讨自身的问题以免日后面对巨大的损失。
我国在疫情间就爆出多间工厂员工之间发生新冠肺炎感染群,而移工的住宿环境成了焦点,同时也披露了国内移工的生活状况卫生环境恶劣。多家工厂所提供的员工宿舍无一符合《1990年雇员房屋福利最低标准》。因此,可想像移工长期以来得到的待遇是多么的不堪。
这尚存的人权问题是个计时炸弹,所带来的影响不单是在疫情爆发感染群而已。日后商家们有可能会面对其商品被扣留禁止入境或遭人权组织施压抗议等事件而造成经济损失。去年我国顶级手套子公司因涉嫌剥削劳工而遭到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发出禁令, 暂停进口该公司的产品事件就是个最佳例子。
对商家来说,疫情所带来的是危机而后疫情时代所带来或是转机。无论如何,国家复苏之路仍漫长,迫使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来应对大环境的变化。综合所述,笔者认为我国需解决及正视疫情所引发的问题以便为日后迈入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