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大胆假设一个最糟糕的情况——所有人最终都会确诊新冠病毒。
这个机率有多高?我相信未必是百分百,但至少也会有7成。
按照病毒目前不断升级变种的速度来看,加上不到2年时间,全球已有近3亿人的确诊记录推算,这个假设并不离地。
这无关打不打疫苗或施打何种疫苗的因素。无论是终年炎热的赤道国度,或是拥有四季的偏高纬度地区,甚至是施打率已经超过群体免疫门槛的国家,还是会听到此起彼落的确诊案例。就像《哈利波特》里的幻形怪,冠病已快速变种成各种令人害怕的模样,迅速在世界各地进行无差别伤人事件。
既然冠病无孔不入,连疫苗开发速度都追不上变种的效率,那是否意味著人类最终将会遭到冠病灭种?
无须过于悲观
那你又无须如此悲观。虽然冠病变种迅速,并因全球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开“株”散叶,为了不引起像中国抗议对原先“武汉病毒”的命名敏感争议,促使医学界不得不以较中性、常用于传统数学与科学的希腊字母来命名。
从英国Alpha、南非Beta、巴西Gamma到目前最来势汹汹的印度变种病毒Delta,各种病毒每升级一次,传染力与攻击性就越发猖狂。从原本飞沫传染,到目前可透过空气颗粒来散播,冠病“社会化”后也变得越狡猾茁壮,似乎抱著决心与人类宣示到底,看看谁才是这地球上最厉害的物种。
不过,就算世界各地确诊率不断,庆幸的是死亡率依旧维持在偏低水平,平均普遍介于1-5%。虽然未知病毒持续变种是否会提高致死率,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目前人体并非确诊后就注定会死,甚至也不一定要送到医院治疗才能存活,部分人确诊后身体仍无异样,甚至是能依靠本身抵抗力去修复痊愈,看似造物主仍有网开一面的善良。
这善良绝非是俯拾皆是,随机派发。我依旧相信,只要这并非是如伊波拉等级的恶性危险病毒,让感染者几乎等同于“确死者”的话,那么除了做好生活防疫措施外,提升健康素质是唯一保险。
“也不一定啊!我常看到新闻报导,有些人生前健康,并无任何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结果感染冠病后,就莫名去世了。所以冠病也有可能对健康的人造成威胁啊!”有不少人会有这种想法。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只是里头可能有些盲点。
每年定期体检
例如,有些人生前看似健康,但很多时候外人只根据外表与生活作息判断,有谁能真正知道,在他看似仍有活力忙于工作时,内脏早已处在崩坏的边缘?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每年定期检查,及时了解身体器官的运作状况?
甚至有多少人真正做过精密的全身检查,才发现原来某些基因对特定食物或环境敏感,就连空气、水温甚至床单的尘?都会引起身体的微量不适。而这些种种的过敏与冲突,对于生活在热带国家、卫生习惯及健康意识较为欠缺的大马人来说,常误以为这只是一些小毛病而得过且过,孰不知这些身体小讯号,可能就是遇到特定病毒时致命的关键。
看起来很正常健康,不意味体检报告就能过关。就像我身边许多人,常认为平常没什么事,因此可能10多年才做一次身体检查。因此,这些人一旦确诊后突发病逝,很多人就会以“他看起来很健康”,然后透过想像力放大病毒的攻击力,整天活在惶恐中,最终反倒先让精神压垮身体。
当然,冠病依旧危险,但并非是“无差别致死”,前提是回归到你是否确认由内至外都健康,而非只是“看起来健康”。这健康并非只是来自基因与体魄,还有精神与情绪的辅助。
健康是一个完整配套,而非只是某部位看起来操作良好。
面对这场战役,我常说看起来像是灾难,实际上它让我们去反思生活每个细节,重新思考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幸福的意义。我们不能低估病毒的破坏,但也别无限放大它的威胁。
只是关于健康,很多人都以为只有体魄与精神范围,对我而言,“同理心”也是基本的健康配置之一。当看到国内医疗体系接近崩溃时,能如何“独善其身”,不粗心忽视疫情,也不过度心浮气躁,这才是这场疫情带给我们的真正修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