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任何社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广狭不同的社会裂痕,在发达国,主要裂痕通常是社会经济性质的阶级,而发展中国家的裂痕通常是更复杂。
在实践选举民主国家,这些裂痕集中表现于政党,即政党本身可说是社会裂痕的产品,有什么样的裂痕,就有什么样的政党。在印度,这裂痕主要表现6方面,即宗教、语言、种姓、部落、阶级与种族。
印度面积约328万平方公里,人口目前是13亿多。由于生育率颇高,预计很快总人口就会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国,所幸印度人口较中国年轻,只要善于利用,经济增长会高于中国。目前印度是中低收入国,而中国则是中高收入国。
从宗教角度看,印度有约86%人口是兴都教徒,约11%是穆斯林,馀者为基督徒、耆那教徒(Jainism)、佛教徒与部落信仰等。在这多元宗教中,兴都教与伊斯兰的冲突颇为频繁,是个老大难课题。在大马宗教虽然也是难题,却尚不至于发展到暴力冲突的强烈度。
语文是敏感课题
印度政治中,语文曾是个敏感课题,特别是在1950-60年代。同期,语文也是大马的敏感课题。在独立初期,印度曾有意列兴地语(Hindi)为国语,且在1950年宪法中表明要在1965年后,不再把英语列为官方用语。
结果在1965年要正式废除英语为官方用语时(如不淮在议会使用英语),便引发了广泛的暴力示威,特别是在南部如泰米尔纳都(Tamil Nadu)邦。有人甚至自杀抗议,也有人要退出联邦,最终中央政府在1967年正式认可英语的官方地位。伸言之,不仅可在官方场合用英语,也允许英校继续存在,高等教育便流行用英语授课。
反观大马,在1957年宪法中曾规定英语可持续在官方场合使用到1967年才重新检讨,要持续英语的官方地位与否。在接近1967年重新检讨语文的地位时,华社曾发动一场由沈慕羽领导的争取华语华文为官方语文的运动。其固然不在于挑战马来语的国语地位,而是要争取平等待遇。因为若无官方地位,便得不到平等待遇。
在印度,英语能保住官方地位主因在于兴地语以外的语群,特别是官方的语群如Tamil Nadu的泰米尔语文民族主义者强烈反对废除英语的官方地位。因为他们是用英语与中央及其他邦沟通(如大马的砂沙两州)。若废除英语就等于兴地语文会成为单一多元中的一尊。
实则,独立初期兴地语文民族主义者便已表明要列兴地语为联邦用语;只是,在非兴地语群的强烈反对下才在1954年认可兴地语外的13种语文为正式语文,也在1956年按语文划分邦界。之后的发展是,印度的官方用语逐步增加到目前的22种,也就是各邦或各邦中的主要大语群,可用其民族语文为正式的沟通语文。
多官方语文政策
其实有许多国家是多官方语文国家,如瑞士、比利时、西班牙、芬兰、加拿大、尼日利亚、南非(许多非洲国家都是多官方语文国如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南美洲的波利维亚、秘鲁,亚洲的菲律宾、巴基斯坦等。
虽然英语保留了官方用语地位,可依然有些邦要在本邦实行只用本邦语文的政策。显见,兴地语文虽然末能一统天下,可依然有人认为允许英语为官方用语是不合理的。这些邦也要求英校改用本邦语授课,否则政府不拨款给这类非本邦语文学校。
在大马则是在1970年代,在联邦层次推行马来语化。由于大马是高度中央集权国家,州的教育与医疗也属于联邦范围,故便成了在西马一致废除英校。
印度与大马不同之处在于,在印度兴地语使用人口只占约43%,且是各州在语文、教育、文化上享有各邦的自主权,其他大语群特别是南方的不同语系如泰米尔语系,很执著于守护本族民族语文,也担心他们会被兴地语文同化。
在泰米尔纳都,邦政府甚至限制兴地语的学习与运用。这个邦也执著于用英语与中央及其他邦沟通交往。这都在客观上限制了兴地语的全民化。实则,许多有钱人还把孩子送入民办英校。
民族配额制
印度与大马一样,也有民族配额制,如固打制。早在1950年宪法,印度便规定公立高校、公职人员、国党事业,甚至议员都得保留一定配额给表列种姓(Scheduled Castes)、表列部落(Scheduled Tribes)与落后阶级。表列种姓即传统上所谓的不可接触或贱民大约占人口的16%,而部落民则占约8%。宪法便为他们保留了22.5%的保留名额。
在印度,这些保留配额仅适用于公共部门而不及于非公共部门。在大马本来在1971年前,给土著的保留额也仅限于公共部门。惟之后则扩大到非公共部门,特别是在1975年的工业协调法令下更是激进。在印度,不仅联邦,各州也各有各的配额,而保留多少则取决于政治动员力。
其结果就是,配额成了印度政治的关键动员因素,因为这是个涉及资源竞争的事宜,也因为大家都要争配额,就形成了不但是自我持续,而且是自我扩张的配额政治。
甚至有较高种姓者不惜自我降级以便挤入配额内;在1990年,总理辛格公布要把配额提高到27%,结果引发较高种姓的大规模示威,有人甚至自杀;结果总理得下台。这类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事件。本来在1950年制定宪法,有提到10期限,结果是不但成了无时限,甚至成了自我持续与自我扩大的怪胎。
在经济发展不发达的国家,国立大学学位和公职,更是许多人要争取的入学与就业机会。据此,各类种姓、部落政党便兴隆发达起来与教派政治成了印度政治的主要特征。这也使得印度政治更具暴力与教派化。除此之外,印度也面对不少分离运动如1984年总理甘地夫人(尼赫鲁女儿)便因镇压钖克独立运动而被其锡克族保卫暗杀死。东北部的分离运动也方兴未艾,乡间还有毛派武装运动。